/ 新闻

记者走基层|下沉到一线 现场解难题

发布时间:2025-07-23 07:11:02

原标题:记者走基层|下沉到一线 现场解难题

7月11日14时许,秦皇岛市区的相对湿度超过了80%,天气闷热。

在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阿公司”)三期项目现场,李明月、张兴和中阿公司外联部的张大生对着一张张图纸,反复确认热力管线改线的具体走向。烈日下,无遮无挡,三人的衣服很快被汗水浸湿。

李明月是秦皇岛市海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区社会保险事业所所长,张兴是海港区委办公室工会副主席。今年3月,海港区选派40名沟通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科级干部和40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沉到企业(项目)一线,帮助企业通堵点、解痛点、破难点。李明月和张兴被派驻到中阿公司。

“这个项目目前处在可研阶段,项目重点建设液氨罐和硫酸罐等仓储设施,解决公司生产原材料储能不足问题。我们每周到企业走访一次,重点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李明月和张兴回忆说。

3月底,他们很快就了解到企业的一项需求。

受项目拟定地块位置的限制,设计、踏勘人员和车辆必须借用隔壁企业的内部道路才能进入。之前,对方认为工程车通行影响生产安全,不让工程车辆进入,几次沟通无果。

接到企业反馈后,李明月和张兴当天就赶到现场。“对方企业的生产区离通行路线很近,确实对安全生产有一定的影响。”李明月说。

怎样解决?张兴注意到,对方的生产高峰期在9时到16时。是否可以从“错峰通行”寻找突破口?

第二次协调,三人拿着绘制好的《错峰通行路线图》再次登门。中阿公司承诺,工程车辆将避开对方生产高峰,每次通行提前2小时报备,并安排专人在卡口引导。对方因担心发生意外,仍然没有同意通行需求。

“光在办公室沟通不行,得到现场看看。”李明月提议。几天后,三人约对方负责人来到现场。在实际路段上,他们现场演示通行时如何避让生产区域,并提出在关键位置加装隔离护栏。

“都是为了项目建设,安全措施做到位,我们支持。”对方负责人认为方案周密可行,最终同意工程车辆借道通行。

6月初,热力管线改线勘探又成了新卡点。

按照计划,需要挖掘3个勘探坑,确定埋地热力管线路由。该项目目前征地尚未完成,现有企业反对施工。

不进行勘探,管线迁改方案就无法确定,整个项目筹备进度就会滞后。为此,李明月和张兴找到热力管线建设单位,请当初参与管线建设的工程师到现场和图纸进行比对。巧的是,这段管线建设不到2年时间,参与管线建设的工程师还记得管线具体走向。

勘探坑不需要挖了。

截至目前,李明月和张兴共服务对接企业14次,解决企业需求事项5个。

“目前项目还没立项,政府就已提前介入,帮我们解决各类问题。”张大生说。

“全区40组选派干部服务队,共调研走访企业(项目)426次,帮助解决问题85个。”海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尹强说。(河北日报记者 宋柏松 孙也达)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