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织“米”成网 看河南如何用铁轨画出“12345”出行幸福圈丨时光里的河南政协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市之间的交流互通,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出行和幸福生活。随着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建成通车,以郑州为中心,已形成1小时覆盖省辖市、2小时连通周边省会城市及京津冀、3小时通达长三角、4小时通达成渝地区、5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区的“12345”高铁出行圈,“米”字形高铁网成型的背后,离不开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祖亮和他的提案。
作为专注于研究历史的政协委员,袁祖亮为何会想到关注河南乃至全国的铁路建设?对此,袁祖亮说,郑州被称为“用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拉出了超万亿GDP,拉出了超千万人口的中心城市,但随着中原经济区不断发展,郑州原有的运输能力已达饱和状态,“必须加密郑州的路网布局,提升郑州的运输能力,这不仅是郑州发展的需求,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2011年3月8日,袁祖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郑州铁路枢纽建设的提案》。提案中建议,应规划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客运专线枢纽,即在已投运的郑州—西安和即将建成投入使用的武汉—石家庄两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基础上,提请国家有关部门规划建设郑州—重庆、郑州—徐州(可延伸至连云港)、郑州—太原(可延伸至呼和浩特)、郑州—合肥(可延伸至杭州)、郑州—济南(可延伸至青岛)五大铁路客运专线,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客运专线网,进而充分释放原有京广、陇海等铁路干线的运输能力。
当年,该建议被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确定为重点提案,转交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铁道部办理,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交通类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予以强力实施。历经七年多建设,随着2019年12月1日郑渝高铁正式投入运营,郑州铁路完成最后“一撇”的布局,“米”字形铁路网最终成型,奠定了郑州在全国铁路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记者 祝传鹏 美编 胡瀚泽)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