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二世十分信任赵高,任由其胡作非为。秦朝残暴的统治和二人的昏庸无能,最终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皆欲灭秦。天下大乱,局势一天天恶化,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赵高害怕秦二世问罪于自己,决定先下手为强,起兵作乱。
赵高与自己的女婿阎乐、弟弟赵成商议好之后,派阎乐带兵千余人入宫,很快就抵达了秦二世的寝宫。秦二世这才慌了神,命人抵挡阎乐,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只有一个宦官还算是忠心,没有离开秦二世,侍候在旁。
秦二世对那宦官说:“你早告诉我赵高是这样的人,何至于此。”
那名宦官则回答说:“就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你真话,所以我才活到了今天。如果我早告诉您,早就被您杀了,哪还能活到今天。”
事实也确实如此,赵高可以“指鹿为马”,不服从的都杀,那是一个没有真话的朝廷,谁又敢去说真话呢?
(阎)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早)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2、春秋时期,齐国官员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为了掩盖自己弑君的行为,他命令史官太史伯将齐庄公的死因写成疾病而死。太史伯不肯,坚持写下了“崔杼弑君”。崔杼大怒,杀掉了太史伯。但太史伯的三个弟弟秉承哥哥的风骨,以死相拼,先后在史书上写下了同样的句子。
这件事相信大家都听过吧!
我其实一直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怀疑的点并不在几名史官身上,而是在崔杼身上,权力在手的他,完全可以杀到有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写为止。他连齐庄公都干杀,何况区区几个史官。
这种执着的“以死相拼”,在权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就以朱棣来讲,杀方孝孺一家873人,不服,那就杀光。
朱棣召见都御史司中,司中不屈服,朱棣让人制作了一把铁帚刷,刷司中的身体,直到把他刷死,并杀他家80余人。
礼部尚书陈迪,大声指责朱棣,朱棣将其寸磔于市,并杀其家180余人,陈迪的儿子在临死前大声高呼:“都是父亲连累了我”。
副都御史练子宁,被押到朱棣面前,他口中大骂,朱棣命人割掉他的舌头,然后说:“我不过是想要效仿周公辅成王罢了!”练子宁用手沾上口中的血在地上写了“成王安在”四个字。朱棣命人将其寸磔,杀其宗族151人。
我们再去看朱棣时期的史书,他的行为已经被大大的美化,直到明亡之时,这些事情才又被谷应泰重新记录下来。
3、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时期,都不敢讲真话。
宋真宗封禅泰山之时,为了显示虔诚,就下令让所有人员一律斋戒。但当时宰相的幕僚中有人偷偷吃驴肉。到了泰山脚下,宋真宗就安慰群臣们说:“你们一路吃素,很辛苦吧。”马知节马上跑出来说:“不辛苦,还是有人吃驴肉。”
这算是给了宋真宗一顿难堪。
封禅完成,回到开封之后,宋真宗就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开封的官员把一些穷人赶到城外。真宗登上楼,见人物之盛,对臣下说:“而今都城如此繁华,都是你们这些大臣们的功劳。”
马知节听了之后,马上又跳出来说:“之所以看上去很繁华,那是因为穷人都被赶到了城外了。"
马知节的话让真宗身边的官员脸色都变了。但真宗也没有责怪他,反而认为他诚恳,更加亲近于他。
真宗朝,签书枢密院马公知节,武人,方直任诚。真宗东封,下至从臣,皆斋戒。至岳下,抚问执政曰:“卿等在路素食不易。”时宰相臣僚有私食驴肉者,马乃对曰:“亦有打驴子吃底。”及还都,设酺宴。开封府命吏屏出贫子,隔于城外。上御楼,见人物之盛,喜顾宰臣曰:“今都城士女繁富,皆卿等辅助之力。”马乃奏曰:“贫底总赶在城外。”左右皆失色,真宗以为诚而亲之。事多类此。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都说宋真宗无能,我看也未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