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夏欣瞳 通讯员 王成梅)日前,“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宣讲活动在昭通市鲁甸县开展。此次宣讲以“共护一江清水出云南”为主题,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宣讲者,不仅描绘了赤水河保护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揭示出生态保护与发展协同共生的深层逻辑,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昭通样本”。
宣讲员、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威信县苦猪河村级河长杨敏的讲述,藏着生态治理最鲜活的密码。她推行的“三有五不”村规民约,看似简单却直击要害——用“有整洁庭院、有规范花池、有适当绿植”的正向引导,和“不乱扔垃圾、不直排粪污”等具体约束,把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村民能理解、可执行的生活准则。如今,村里通过绿化苗木培育、生猪代养实现了“环境美 收入增”的双赢。
宣讲员、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肖锐的解读,揭示了赤水河治理最核心的方法论:系统治理。这条流经三省四市的河流,能成为长江上游唯一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关键就在于打破了“上下游分割、左右岸脱节”的治理困局。
宣讲员、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铁熙给出的“治理账单”,诠释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实现“双向奔赴”。2020年以来统筹投入的78.93亿元资金,换来的不仅是连续五年Ⅱ类以上的水质,更催生出竹产业、页岩气、红色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镇雄县104万亩竹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8000元,威信页岩气工厂打造新能源高地。
宣讲现场的互动交流中,大学生对“生命共同体”的感悟、基层干部从宣讲中得到的启发,更印证了这场宣讲的深层意义——生态保护从来不是少数人的责任,而是关乎每个人的民生工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