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是一个伟大的宝藏。
嗨,大家好,我是鲲鹏击浪,坚持解读《毛选》,提炼成人成事之道,坚持和传承毛泽东思想。
从一次歼敌两个旅到五个旅,“诉苦三查”改写了解放军战斗力。
1948年3月,陕北的寒风尚未完全退去,但西北战场上却传来了一则令全军振奋的消息: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宜川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军五个旅,创下了西北战场歼敌新纪录。而就在几个月前,西北野战军一次最多只能歼灭敌人两个旅。
是什么让这支军队在短时间内战斗力突飞猛进?毛主席在3月7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起草的评论中给出了答案:“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
1948年2月底至3月初的宜川战役,是西北战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中,西北野战军突然包围宜川敌军一个旅,诱使胡宗南派二十九军军长刘戡率领两个整编师的四个旅约二万四千余人驰援。
解放军以逸待劳,经过三十小时的激战,将援军全部歼灭,“无一漏网”。此役共歼敌一个军部、两个师部、五个旅,总计三万人,连刘戡本人和九十师师长严明也被击毙。毛主席在评述此次战役时敏锐地指出:“西北野战军的战斗力,比之去年是空前地提高了”。而提高的关键,正是此前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
1947年,西北野战军面临严峻挑战。自3月国民党军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后,虽然解放军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等战役的胜利,但战斗频繁、条件艰苦,加上部队规模扩大,各种问题逐渐累积。“一些官兵对我军的宗旨和使命缺乏系统了解,为谁当兵、为谁而战的信念模糊;部分官兵对长期艰苦的战斗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
与此同时,解放军的兵源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战争推进,被俘虏或主动投诚的国民党士兵越来越多。仅解放战争第一年,就有34万俘虏兵补充到解放军中,成为“解放战士”。
这些新成分带来了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一些出身地主富农家庭的战士对土改政策缺乏认识,甚至袒护地主家庭;部分地富子弟、国民党员混入军队内部;政治纪律观念淡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1947年11月27日,彭德怀和张宗逊向中央军委报告:“部队需要有一时期训练,需要普遍深入开展‘诉苦运动’与土改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增强团结。”这一请求得到中央批准,西北野战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1947年12月,西北野战军在米脂、绥德、清涧、靖边地区开始冬季整训。这场后来被称为“新式整军运动”的整训,核心内容就是 “诉苦”和“三查”:“诉苦”,即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则是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
诉苦成为整个运动的突破口。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的做法尤为成功。旅政委余秋里在第714团指导时,发掘了刘四虎、路新理等几位苦大仇深的战士典型。这些战士的现身说法催人泪下。一位名叫何八学的战士在诉苦大会上,控诉地主和保甲长残酷压迫、剥削他家的罪行。台上台下的哭声连成一片,这种情感共鸣产生了任何说教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彭德怀对此非常重视,亲自到358旅参加“诉苦大会”,与官兵座谈。他对余秋里说:“你们搞‘诉苦’‘三查’很有意义,这使政治工作得到一种新样式。有了彻底的群众路线,就能充分发扬民主。你们要决心抓下去,抓出成效来。”在诉苦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三查”运动随即展开。与诉苦不同,“三查”的主要对象是干部,目的是查清每个人的阶级成分和态度,并针对个人在思想、工作和战斗中的表现进行整顿。
在“三查”过程中,西北野战军创造性地建立了互助小组,实行记功、记过、查功、查过等制度。同时,通过发扬民主,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开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党内到党外的群众性思想运动。这一做法不仅纯洁了队伍,还提拔了一批群众推选出来的干部,发展了一批新党员。部队中存在的斗志不强、责任心不高等问题得到纠治,团结氛围空前浓厚,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更加紧密。
1948年1月,彭德怀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各纵队领导汇报“诉苦”“三查”情况并交流经验。会后,部队在“诉苦”“三查”基础上,转入群众性的练兵运动。民主推选干部成为新式整军运动的一大亮点。被推选干部的条件是:阶级觉悟、长处短处、指挥能力,由基层士兵民主推选。彭德怀后来回忆:“被推选出的干部,多数是对的;而上级机关原先内定的一些干部,有些是不好的,而且还有坏人。”
西北野战军的新式整军运动走在各野战军前列,其成功经验很快被党中央、中央军委总结推广到全军。1948年春天,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第一兵团在河南濮阳地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史称“濮阳整训”。与西北野战军的做法类似,濮阳整训以土改教育为中心、以干部为重点,发动官兵“诉苦”和开展“三查”、“三整”(整顿组织、整顿纪律、整顿作风)。
中央特派朱德总司令亲临濮阳视察。在接见兵团干部及士兵代表时,朱总司令强调:“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是部队建设的两个方面”,“在军事建设上,首先要求同志们学战术”。在朱德鼓舞下,华野一兵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军事大练兵热潮。整训效果立竿见影。华野一纵3师7团在第一次练习射击时有201人脱靶,约占总人数的25%;整训结束时,脱靶比例降到11%。战士们还创新了多种爆破技术,如用掷弹筒配合两个药包将3斤以下的炸药射出180米开外,迫击炮将20斤炸药射出120米左右,弥补了炮兵火力不足的缺陷。
1948年7月底,中原局、中原军区在河南宝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整党整军会议。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领导人出席会议,推广新式整军经验。新式整军运动如星火燎原般在全军推广开来。
1948年3月7日,毛主席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中深刻总结了这场运动的重大意义:
“由于诉苦和三查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
毛主席指出,新式整军运动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他充满信心地宣告:“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这场运动同整党运动、土地改革运动相结合,同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正确方针相结合,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合力。正如毛泽东所言:“任凭蒋介石匪帮及其主子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斗争面前如何拚命挣扎,胜利总是属于我们的。”
历史证明了这一预见的正确性。新式整军运动后,解放军在各战场势如破竹:1948年6月豫东战役、9月济南战役、11月淮海战役...一系列胜利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新式整军运动的成功经验,被毛主席视为解放军战斗力飞跃的核心密码。他在评论中强调:“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
从西北的冰天雪地到华东的黄河之滨,从普通战士的血泪控诉到统帅部的战略部署,这场整军运动重塑了解放军的精神内核。当“为谁而战”的根本问题得到解决,当民主的力量灌注到军队的每一个细胞,一支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军队便获得了无敌于天下的力量。
七十年光阴荏苒,新式整军运动的历史智慧仍熠熠生辉——真正的力量永远源于人心的觉醒与团结。
是为读《毛选》第四卷之《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所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