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 | 如何用西南联大精神解决当代青年困境?一组对话给出答案

发布时间:2025-07-17 00:07:36

  警报声中,师生挟书奔往防空洞;茅草屋顶下,学生在废旧汽油箱上专注读书;茶馆里,一壶茶撑起半天学术讨论……80多年前,这是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他们在物质匮乏、战火纷飞中淬炼出教育奇迹。

  如今硝烟远去,物质丰裕,当代青年却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内卷、焦虑、难就业……时代课题迥异,青年对人生方向的追问却一脉相承。如何从那份穿越战火的精神中,汲取破解当下困境的力量?

  日前,在2025“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中,深圳大学新闻系学子对话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探寻历史智慧给予当代的深刻启示。通过下面这一组对话,一起来探寻其中的答案。

  【对话一】

  深圳大学:您认为西南联大的精神动力是什么?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苦中作乐,坚持办学?

  李红英:战火纷飞中,师生辗转迁徙、物资匮乏,家国情怀与爱国热情是支撑他们不断行进的精神力量。对西南联大的师生们而言,知识就是武器。面对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形势,人人以保家卫国为己任,渴望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份厚重的信念,让他们在绝境中创造可能。当下社会,爱国情怀依然是我们的精神源泉。

  【对话二】

  深圳大学:您认为当时西南联大办学有哪些特点?

  李红英: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才发展超越专业界限,西南联大无医学专业却走出医学大家,无艺术专业却孕育艺术人才。正因学子们都以民族复兴为求学目标,才成就了联大奇迹。回望西南联大这一段历史,不只是冷冰的文字记录,更应该看到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故事,以此引发当代人的共鸣与思考,实现跨越时代的对话与传承,这也是我们传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的意义所在。

  【对话三】

  深圳大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时代课题。西南联大学子和当代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有何不同?

  张志安:变的是时代背景——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办学条件已天翻地覆;不变的是精神内核,始终以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核心价值。两代青年同样有发愤图强的青春激情,面对当下学习、就业等各方面挑战时,更需秉持“刚毅坚卓”精神,发扬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将压力化为创造力与拼搏动力。

  【对话四】

  深圳大学:“多彩中国云南行”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张志安:通过“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融媒体实训营这一平台,让高校教师带着学生通过多走、多看,去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地方实践。对新闻学子而言,这不仅能锤炼采写与融合报道技能,更能提升公共传播与社会服务的能力。此次实训营以“重走联大路 续写强国梦”为主题,以青年视角书写和传播好云南故事,合力展示西南联大教育救国的峥嵘岁月以及联大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

  从战火中的坚守到和平年代的探索,西南联大精神始终是照亮青年前行的灯塔。它提醒当代青年,无论困境如何变换,都应秉承“刚毅坚卓”的品质,在时代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作者:胡晓莉 谭欣欣

  指导教师:彭华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