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建云岭农科小院 助“荔”提质增效 ——科技支撑屏边荔枝产业转型升级侧记

发布时间:2025-07-16 23:07:32

  屏边的荔枝,是科技的荔枝。这在荔枝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省第一的屏边苗族自治县得到了印证。2020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将科技支撑屏边荔枝产业提质增效纳入工作任务,由屏边县政府整合资金,依托云南省农科院科技力量,按“组建一个体系专家服务团队、建设一个现代荔枝产业示范园、引进一批荔枝新品种、服务一批荔枝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培训一批荔枝本土化人才、落地一批荔枝产业项目”思路,建设了屏边县荔枝产业云岭农科小院。5年来,农科小院汇聚全国荔枝科研力量,国家、省、州、县四级联动,把科技“种”在了屏边的山间地头,让屏边荔枝更甜、品牌更响、产业更旺。

  健全机制

  “政府 农科小院”携手“驱引”

  2024年,果大肉厚、清香甜糯的无核荔在屏边试种成功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480亩,实现产值1162万元,户均收入11.28万元;2025年5月中旬,特大果早熟优质荔枝品种“仙桃荔”在屏边白河镇岔河村试种成功,商品化种植亩产达1000公斤以上,成为屏边荔枝产业提质增效的最佳品种之一……这是屏边荔枝农科小院专家团队以科技支撑屏边荔枝产业发展的缩影。

  据介绍,屏边荔枝农科小院先后汇聚了云南省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屏边县农科服务团、陈厚彬专家工作站、郑少泉专家工作站、李建国专家工作站、姚丽贤专家工作站、赵杰堂专家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永根科技站等专家团队,在屏边县委、县政府支持下,由农科小院专家全程组织选地、规划、种植,建成了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屏边试验示范基地、中国高原荔枝枇杷科技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水果科技园、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枇杷龙眼园、华南农业大学荔枝科技园为一体的中国最高海拔晚熟优质荔枝试验示范基地,助推屏边荔枝产业提质增效。

  屏边荔枝农科小院由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和屏边县农科局、县林草局负责总体协调和运行,专门成立小院技术专班负责技术服务组织与实施;屏边县委、县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将荔枝农科小院高位纳入县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解决荔枝产业发展中项目谋划、配套基础设施、产品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问题。通过“政府 农科小院”携手,协同推进荔枝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荔枝新品种引进、技术示范、采后处理升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截至目前,屏边县财政投入600余万元用于试验示范基地品种试验示范和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组织申报并获批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项目落地屏边,形成农科小院人才引领产业、科技项目落地壮大产业、产业壮大成就人才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屏边荔枝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把脉开方

  有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一年当中,云南省屏边县荔枝产业科技特派团、屏边县农科服务团团长张惠云副研究员到屏边开展科技服务的次数至少在10次以上,行程达两万公里,足迹遍及屏边荔枝各产区。他介绍,通过应用纬度海拔品种搭配技术,屏边荔枝上市期从5月上旬延长到8月中下旬,延长采收期40天,荔枝成为全省荔枝上市期最长县。而妃子笑荔枝优质栽培技术规程、无核荔生产技术规程、荔枝轻简水肥一体精量施肥技术等多项技术规程的应用,让屏边荔枝生产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

  科技的支撑不仅仅限于此。针对屏边县妃子笑荔枝生产中存在的只开花不结果和大小年结果突出的技术问题,农科小院专家团队开展土壤墒情监测、不同时期水分需求规律以及土壤、树体营养诊断、病虫害调查等研究,建立基础信息资料数据库,为推动荔枝果园差异化提质增效积累更多“良方”。根据县域荔枝产业区域分布,专家们重点采集玉屏镇、湾塘乡、白河镇等地的28个荔枝园土样样品,对其PH值、氮磷钾等13种元素进行科学测定,全面分析土样营养状况,精准制定施肥方案。同时,强化荔枝病虫害种类调查与分析,对屏边荔枝主要的4种病害和15种虫害,由农科小院组织专家会诊后开出有针对性的解决良方,建立荔枝果农线上“下单”、农科小院在线“接单”、农科小院人才团队线下“送单”的闭环服务体系,定期通过“农科小院技术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发布病虫害防控措施,及时为种植户解惑答疑。

  屏边依托农科小院支撑,建成大份子村晚熟荔枝试验示范基地,引进仙进奉、桂味等13个荔枝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建成热水村早熟荔枝试验基地,引进无核荔、仙桃荔、糯米糍等17个荔枝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此外,还建成卡口村妃子笑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基地、桐子村无核荔枝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阿碑村妃子笑荔枝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等示范基地,有力有序推进了荔枝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四级联动

  技术赋能成就屏边荔枝之甜

  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技术支撑下,屏边荔枝农科小院汇集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省级农科院、州经作站、县经作站4级专家力量,突出技术赋能,推进荔枝栽培管理核心技术探索与应用。例如,创新研发妃子笑荔枝优质安全生产技术,集成荔枝园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山地宜机化建园技术;加强对州、县、乡镇及企业技术骨干和果农实用技术培训。2020年以来,农科小院累计举办培训班和现场培训会35次,培训技术骨干37人、果农2318人次,提升了当地荔枝种植水平……目前,农科小院成果示范和推广应用面积累计7.75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87亿元;培育天时农业、国安水果、屏边云泉、润桦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4个;打造了南溪河百里荔枝大峡谷及荔枝庄园经济带,构建形成种植、销售、观光和采摘于一体的荔枝产业集群。

  农科小院和专家们的科技服务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和群众的认可。“陈厚彬首席、胡桂兵首席等国家荔枝龙眼体系专家经常到屏边服务产业,省农科院张惠云团长更是长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老百姓修剪、疏花、松土、施肥,随着老百姓种植技术提升,妃子笑这个品种从原来的平均产量280千克/亩提高至现在的430千克/亩。”屏边县农科局局长钱良超介绍,通过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农科小院、省科技特派团、专家工作站等的支撑,屏边筛选出仙桃荔、巨美人、桂味、无核荔、仙进奉等适宜屏边发展的优良荔枝新品种,全县荔枝新品种规模达6000亩。

  “我们村荔枝种植户164户,种植面积7015亩,在省农科院热经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大家从不会管理荔枝到荔枝实现丰产稳产,从不认识病虫害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果实的商品果率大大提高。像云泉合作社李朝红同志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村民还是挺多!”屏边县玉屏镇卡口村委会委员罗玉江对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感受颇深。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