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留言如下:
“1958年就开办了广交会,对外贸易与货币汇兑自然就开始了。还有,我一直对国际的各种货币汇兑的汇率换算以及浮动情况搞不懂,虽然我是普通高校金融学本科国际投资专业硕士,但说实话,至今找不到可信的数学模型和汇兑依据。”
老实说,中国的经济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这种问题,似乎也不太难回复,而且应该是经济学专业必须回复的问题。但是,如果准确地回答这类问题,或者是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很可能会打击美元霸权,可能会挑战中国当前货币金融体制、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性。所以,我推测这是经济学专业故意回避这类简单问题的原因。故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背后却包含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因素。感谢这位同学提问,的确是提出了一个好问题,值得深思。
现作以简要回复,也与同志们商榷。说得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广交会是1957年开始举办的,不是1958年。开展广交会的目的在于发展中国对世界的出口贸易,摆脱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发展与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的贸易往来,加强政治联系。广交会上,中国出口用英镑、法朗、西德马克、瑞士法郎等相对稳定的外国货币结算支付,并由中国银行承办这些业务。广交会上,中国对外商品出口,不接受美元结算支付,也当然不用美国的结算支付体系。这样做是因为美国对我们进行制裁,美国银行体系总结了新中国的账户,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中国即使有美元,也不好花出去;中国这样做对美元的国际信用,也是一种反击。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究竟人民币与英镑、法郎是如何确定汇率的。
不过,中国当时外贸收了英镑、法郎之后,还要用来购买英国、法国的商品,并不需要兑换成人民币。同时,我们也禁止华人华侨、外国人使用英镑、法郎来中国投资,基本上不存在这方面的汇兑问题。
推测起来,应该是按照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情况,结合英国、法国同类商品的价格情况,确定一个人民币与英镑、法郎的汇率比价,然后,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汇兑。
可能有人会问,当时的英镑、法郎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不是合理的?这个,似乎并不重要。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你的需要,说是供需决定价格,也不过份。反正,在出口商品谈判价格时,你可以参照相应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英镑支付的价格,给出一个英镑或者法郎定价即可,英镑、法郎与人民币基本上不发生兑换关系。
同时,中国方面有独立自主的人民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并完全掌握在政权手中,所以,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军事、卫生、教育等需要,发行人民币。更加重要的是,中国当时建立了公有制主体地位,政治经济发展,对于货币发行这个手段的依赖并不严重。中国并不需要引进外资、出口创汇,人民币的发行,也不依据外汇储备。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汇率问题。
人民币由政权通常是财政部发行,在购买私有制企业的商品之后,流通到了市场上。然后,政府再以公有制工农商业体系出售、并按照政府的定价出售的商品,把流通到市场上的人民币回收回来,确保了人民币的信用,也履行了信用责任。就是说,究竟有多少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是可以调节控制的,是可多可少的,并不是越发越多。
人民币有一个规定,就是不出国门,所以,中国方面也不会主动用人民币兑换外汇。中国人出国办事,或者外国人到中国来办事,需要用人民币兑换一些外汇时,由国家决定汇率,基本上不存在吃亏占便宜的问题。
中国禁止外来投资,不存在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兑换和汇率问题。
所以,不能说“开办了广交会,对外贸易与货币汇兑自然就开始了。”要知道,即使开办了广交会,也不一定需要人民币与外汇的汇兑。
当时,中国会接受我国华侨的外汇汇款,所以,才必须确定一个人民币与外汇的汇率。不过,这个汇率,对于海外华人华侨及其家属,是有利的,是一种照顾。这些汇款被兑换成人民币之后,只允许购买生活生产物资,不允许用来投资。所以,这个汇率对于外汇,是相当高的,比如,当时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款,比例是1:1左右。但既然是要照顾华人华侨家属,就不能太计较,吃亏便宜,都不是外人。再说,毕竟,也没有多少外汇汇到中国来,即使是吃亏,也不吃不了太大的亏,占便宜的,也是华人华侨家属,也是自己人。
所谓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浮动汇率,其实是在央行制度、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储备美元之后才有的,是承认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抛弃了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资格和权益等主权权益之后,才出现的问题。
我本人坚决反对央行制度,我本人坚决反对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储备外汇、依据外汇储备发行人民币和人民币离岸,我也不承认美元是什么世界货币,反对“美元是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种概念。原因,就是这些东西不但让中国丧失了货币发行和流通控制权,而且,因为美元、英镑、法郎等外汇动荡,与人民币之间的兑换汇率不好确定,所以,大规模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储备外汇,容易导致货币投机!货币投机,会导致国家的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浮动汇率是如何确定的?具体情况我也不知道。我个人觉得,确定汇率,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能人为决定。就当前中国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我想恐怕没有谁能够说清楚,即使能说清楚,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了,可能会暴露一些人的买办本质。所谓按照市场需要确定货币汇率的说法,也不正确。这可能是经济学界极力回避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
毛主席时代的做法,是禁止货币自由兑换,尤其是禁止资本项目下的货币兑换,禁止引进外资、禁止外来投资,尽力争取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支付计价资格和权益,并由中国主权银行承办这些业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不出国门。这样,基本上就不存在汇率问题了。这样,对于整体上数量不大的汇兑,即使我们在汇率上吃了亏,也不会吃太大的亏,而且占便宜的人,很可能也不是外人。最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防止货币投机。
请大家批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