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本名魏鸿杰,笔名魏巍、红杨树,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魏巍同志是一名在文艺战线上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1920年3月6日,魏巍出生于河南郑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1927年,7岁的魏巍进入郑州市创办的平民小学就读,在爱好新文学的蔡芸芝老师的帮助下,对文学和诗歌产生了最初的兴趣。
1931年,魏巍转学至县立第七小学校(今郑州市创新街小学)就读,阅读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古典文学作品,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叶绍钧、冰心等人的新文学作品。
1932年,开始向郑州当地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
1935年,开始在郑州《华北日报》主编《芦笛》以及《笛圃》等文学副刊。
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创作长诗《黎明的风景》。1938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推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随即批示“印发全军”;同年,出版诗集《两年》。
1952年,完成中篇小说《长空怒风》。
1956年,完成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
1978年,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东方》。
1982年,凭借《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东方》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魏巍的创作,贯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在这个根本点上,魏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阐扬着、论证着 。
魏巍的创作一直遵循着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以阅读万字长文揭秘:毛主席延安讲话,文艺为何要服务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编者注。]中的文艺创作立场,即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而进行创作。
今日分享魏巍“认识真理也要时间”的文章,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认识真理也要时间
魏巍
(1991年8月31日)
发现真理,需要实践,需要时间。而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发现了某一真理之后,人们认识它,懂得它,也需要时间。
近两年来,国际上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变,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易帜,社会变质,已经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一切关心社会主义命运的人们,不能不陷入深刻的思考之中。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教训是什么,人们将长时间地讨论下去。但是,从这些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教训之中,我们能够找出社会主义阶段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吗?
这使我不禁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若干论断。这些论断,尽管已经盖上了厚厚的岁月的风尘,但今天默诵起来,不仅不觉得旧,反而觉得格外清新,值得再三玩味。
例如,毛泽东同志说:“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又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我们已经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方面,取得了基本胜利,但是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固然,这些话是50年代末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可以阅读【强烈建议收藏本文!】毛主席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到底表达了什么?(万字长文)——编者注]上讲的,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是就今天来说,能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吗?尤其是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能说解决了吗?前几年自由化泛滥时,作为我们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起初被贬为众家中的一家,以后连这一家的地位也没有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东西可以畅通无阻,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却无处发表,这能说谁战胜谁的问题解决了吗?我们再看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比中国资格老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内,这个问题解决了吗?如果解决了,怎么会出现今天这样悲惨的曲折呢?这个问题不知是否可作如下理解:所有制的变化固然是最根本的变化,剥削者已经不是统治阶级了,但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还依然存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依然存在,他们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影响依然存在,很容易接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阶层依然存在,加上还很强大的国际资产阶级的颠覆和渗透,这样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交战就不可能不是长期的。谁忽视了这一点,就必然要吃大亏。
再如,毛泽东同志一向认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如果说提出这一论断的时候,历史还没有展示出足够的证明,那么现在已经是我们许多人的切身体验了。这些年来出现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和斗争,不就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吗?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事变,不也是两条道路的斗争吗?有的已经资本主义复辟,不是都由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代表人物来实现的吗?正因为这种斗争是两条道路的斗争,所以才带有不可调和的性质。看来这一斗争将交织在整个的社会主义时期,短时期是不会完结的。国内外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阶段中,不仅剥削阶级的残余和他们的影响依然存在,国际资产阶级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还有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腐化变质分子,共产党队伍中的动摇分子,以及为资产阶级思想俘虏的人,他们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
毛泽东同志还说过,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当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时候,除个别国家一度发生过类似的动乱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毛泽东同志是依据社会主义阶段存在的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的客观实际,也依据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封建阶级复辟的历史经验作出这种论断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国家毕竟还没有发生过复辟的事。人们对这一论断也只能半信半疑,作为一种可能来看待。现在看这一论断,已经不是推断,不是可能,而是发生在我们眼前的惊心动魄的事实了。仔细想来,只要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存在着阶级斗争,还存在着两条道路的生死斗争,那么随着国内外情况的变化,随着主客观力量的变化,是可以既出现这种结果,也可以出现那种结果的。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这一点再次得到了证实。
End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