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李克勤|1959年邓小平为啥要撤王任重的职?毛主席怎么解决的?

发布时间:2025-07-10 14:19:22

  李克勤(jixuie)题记:1959年6月武汉市粮店的米只够全市用3天了,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情急之下下令扣了一船外贸粮食(1000万斤),这件事惊动了北京,周总理说要“严查”,总书记邓小平要撤王任重的职,而毛主席的想法不一样,老人家的想法说法做法颇有意味。

  毛主席和王任重、胡耀邦在一起谈话

  01

  为何毛主席总是能体谅下属的难处?

  王任重扣的那船粮食,是出口物资,属于国际贸易,如果不按期交付,那是要承担违约罚款的。王任重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为什么干那么做呢?

  肯定不是出于私心。

  中央领导不处分他,无疑是怕产生连锁反应,地方干部都这么搞起来,岂不乱套了。

  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得出的结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思维能不能突破呢?

  毛主席以身作则,作了极其有益的探索实践。

  “扣船事件”发生后,湖北省省长张体学给北京打电话,估计是李先念接的,这个事毛主席得知后,没有直接处理人,而是先处理事——中央在宏观上作了调控,从江西调粮填补了扣下的粮食。

  毛主席非常体谅王任重的难处。类似的事情,多着呢。

  请注意,毛主席的想法说法做法,与那种护短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毛主席在干部犯了思想意识上的错误,不仅不迁就,而且会深挖,思想根源。至于器层面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上的过失,尤其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犯的错,毛主席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一味去撤职、法办。

  毛主席的对待犯错误的同志,一贯的想法说法做法(三法),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无疑是想得通说得通行得通(三通)的,道器变通。毛主席1962年在七千人大会上主动为处在一线的同志承担责任,曾经感动了无数人。当然有的人却是装马虎的。

  02

  毛主席怎样引导王任重的?

  那件事情后不久,毛主席外出视察到了武昌。

  毛主席在东湖宾馆和王任重深谈。

  他语重心长地给王任重讲了个故事。

  毛主席说,秦穆公轻信了他安置在郑国的戍臣杞子的报告,不顾大夫蹇叔的劝阻,强行派孟明视等领兵,远师袭郑。但是郑国得到了消息,加强了防备。孟明视不但是无功而返,还在晋境崤山一带遭到晋师伏击,全军覆没。孟明视劫后余生,回到了秦国。秦穆公亲自戴孝到郊外迎接他们和悼念阵亡将士,痛哭引咎,仍然重用孟明视如故。

  这便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崤(xiáo)之战。

  毛主席最后说:

  听了毛主席的讲述之后,王任重热泪盈眶,可以想象当时的感受,真是百感交集。

  王任重深刻检讨了自己在前一个阶段工作中的失误,他也搞了一些“浮夸”,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只不过他的动机不是出于私心,这与河南的吴芝圃的问题性质不同。

  而且王任重敢那样做,明知扣船会对他个人将造成严重后果,却依然那么做,究竟是为了谁呢?

  这一点,毛主席是分得清的。

  03

  王任重对吴芝圃的问题作的分析

  大量证据表明,吴芝圃对河南省大跃进运动以及其中出现的大量人口(官方数据150万,特别"信阳事件"就死亡大概120万 )非正常死亡负有直接责任。

  吴芝圃在自己的检查说:“我犯下的错误极为严重,实属罪大恶极!组织上怎么处理我,我都心甘情愿接受,哪怕处以极刑,我都没有怨言!”

  1979年1月24日下午,邓小平亲自为吴芝圃平反并主持追悼会。悼词中宣布:"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说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与学者何新在一起

  李克勤后记:毛主席与王任重的关系是正常的同志之间的关系,在思想上毛主席对王任重要求很严。“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超过马克思,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说法是毛主席对王任重说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