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经营贷利率, 多家银行跌破3%

发布时间:2025-07-10 14:11:13

原标题:经营贷利率, 多家银行跌破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 实习生 王超奇】消费贷卷完经营贷卷。近期,经营贷利率跌破3%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

7月9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以客户身份从郑州多家银行了解到,多家银行经营贷年化利率已经跌破3%,部分银行若叠加利率优惠券或向总部申请折扣,利率低至2.6%。但也有银行表示,3%以下的经营贷利率是“赔本赚吆喝”,并不打算跟风。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银行信贷投放压力大,竞争加剧。宏观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旺,银行之间为了抢夺有限的优质客户,不得不通过降低利率促销,尤其是对小微和个体经营者降低门槛、减少利率附加点。但“以量补价”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银行净息差和盈利压力,银行更需在精细化管理、结构优化、综合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

经营贷“2”字头成常态

总的来看,目前银行经营贷以信用贷款、抵押贷款为主。不论是国有行还是中小银行,“2”字头的经营贷产品不在少数。

某国有行客户经理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该行信用贷最高可贷100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至2.9%;抵押贷年化利率低至2.6%—2.65%。实际批复额度和利率要根据客户资质进行评估。信用贷要看账户流水、纳税情况,抵押贷需要房龄在30年以内的房产作为抵押。

“接到内部消息,经营贷利率可能马上要上调了,如果有需求建议尽快办理。”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该行目前抵押贷年化利率最低至2.87%,最高可贷1000万元。

从额度来看,股份行和城商行信用贷额度相对较低。

某股份行客户经理称,该行3年期信用贷最高额度50万元,叠加优惠券后最低可至年化利率2.68%,只能在线上申请。抵押贷额度为房产评估价的七成左右,年化利率最低到2.7%。

某城商行两款信用贷产品最高额度为30万元、50万元,利率最低至3.1%。抵押贷利率需要看行业,一些比较热门的行业,如企业资质也比较好,最低可享2.65%的利率。

不过也有银行并未“跟风”低利率。

“每家银行风险资本占用比例不同,我们不做利率低于3%的贷款产品。”一股份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只有省级或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才能申请该行信用贷,而且利率也都在3%以上。

“信用贷年化利率最低3.25%,抵押贷利率在3%左右。”某国有行客户经理称,该行并无利率优惠活动。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同比增速1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较2024年下降了0.33个百分点,2018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

经营贷下探趋势并非今年才开始。多家国有行和股份行2024年年报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下降。

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54%,较上年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年报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放平均利率为3.23%,同比下降20个基点;招商银行年报中提到,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22%,同比下降26个基点。平安银行年报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经营贷利率为何持续下探?

“自2023年以来,货币政策保持宽松,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等措施不断释放流动性,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为贷款定价提供了下调空间。此外,高等级资产供给不足,优质贷款项目稀缺,银行宁可降低利率以确保信贷资产投放和规模增长,防止资金空转。”曾刚表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要求降低融资成本,银行响应政策导向,主动下调利率以配合“降成本”目标。

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聚焦小微企业真实有效的经营性资金需求,提供充分的信贷供给,力争实现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今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引导银行保持对小微企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积极落实续贷新政策,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扩大服务覆盖面,成为小微企业成长的伙伴。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应如何实现突围?

虽然经营贷款利率处于低位,但从业人员普遍表示,成效似乎有限。银行“以量补价”策略(即用扩大贷款规模来弥补单笔贷款利差收窄)当前面临着明显挑战。

“对于银行而言,新增客户的获客成本较高,而且优质客户稀缺。为了扩量,部分银行下沉市场,信贷风险上升,资产质量管控难度大,还有一些银行出现不良率反弹苗头。”曾刚认为,在市场定价主导和利率持续下探背景下,银行息差利润空间压缩,仅靠贷款扩容无法弥补利润损失,反而可能因风险上升导致代价更高。

当前,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仍是主流,银行应如何实现突围?

《通知》中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风险状况等,科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增强业务发展可持续性。

“银行要转变经营思路,新兴产业、数字科技为银行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应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资本回报,全面盘活存量资源。”曾刚建议。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银行净息差本身处于低位,简单降低价格将进一步压缩净息差,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不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应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挖掘有效市场需求,围绕客户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业务扩张和资产质量的有效平衡。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