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作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重要标志,“七七”有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从1938年7月至1949年7月,每逢“七七”抗战纪念,我们党都要进行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或发表宣言,或举行相关纪念活动等,借以表达主张、阐释纲领、凝聚力量。1949年的7月,彼时,新政协筹备会已顺利召开,新中国的曙光即将喷薄而出,北平也即将成为新中国的首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召开的“七七”抗战纪念大会具有独特的意义。
充分有序的准备部署
对于北平解放后的第一次“七七”抗战纪念活动,北平市及各方都极为重视。1949年6月22日,中国共产党北平市委员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平市分会筹委会、中国民主同盟北平市支部、北平市军管会、北平市人民政府、北平市职工总会筹委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北平市筹委会、北平市学联等9个单位召开会议,决议邀请党、政、军、民各团体等35个单位组成纪念“七七”筹备委员会。6月24日,北平市纪念“七七”筹备会成立会正式召开,会上决定“七一”到“七七”为宣传周,分别进行群众大会、座谈会、演讲会、街头演出、展览会等活动。
6月24日,毛泽东致信胡乔木并嘱咐道:“拟一单纪念七七的口号(纪念七七,庆祝胜利,宣传新政协及联合政府,要求早日订立对日和约,消灭反动派残余力量,镇压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发展生产和文教)。写一篇七七纪念论文(带总结性),……起草一个各党派的纪念七七的联合声明。”
7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的口号。青年团中央宣传部也发布了纪念“七一”“七七”的通知,号召各级团委发动青年参加各地举行的纪念集会,主张从“七一”到“七七”期间应加强组织演讲、座谈、展览、街头壁报、街头小戏、化装讲演、活报、歌咏、秧歌等宣传。此外,华北人民政府也发布通知,提出进行集会宣传并热烈庆祝。
北平市还进行了一系列预热活动。如7月5日下午,北平市专门为纪念“七七”安排讲演和文艺广播,由叶剑英、章伯钧、萧明、刘子久等在清华大学、电信局、华北电业公司、人民印制厂和香山慈幼院等处讲演,史良在青年会讲演,由谭富英、王迎秋在华声电台播唱戏剧《打渔杀家》。
7月6日晚,北平市扩大纪念“七七”筹备会在北大民主广场举行演讲会。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薄一波、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钱俊瑞、民主人士李达和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孙健等人出席并作纪念演讲。演讲内容主要分析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那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革命路线”,并指出,这条路线还将“引导我们完成新中国的建设任务”。南下工作团全部学员及北大、中法等校学生约1万人参加。这一系列活动为即将召开的纪念大会起了很好的宣传动员作用。
为广泛告知社会各界北平即将举办纪念大会,7月6—7日,北平市扩大纪念“七七”筹备会秘书处更是连发三个通告。第一号通告为动员通知,明确指出,“本市扩大纪念‘七七’,定于七月七日举行民众大会”,“希望全体市民及未通知到的各组织单位,自动整队,踊跃参加”。但此时大会的具体时间地点尚未明确告知。第二号通告着重对通行证事宜进行了说明,“所有参加大会各单位,事前均由本会通过各领导机构(如工会、学联、劳大、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等)分别发给大会入场证、汽车通行旗、记者通行证,如有尚未领到前项凭证各单位,务请于六日以前迳向各领导机构查问办理,以免临时发生困难”。第三号通告为最后一次通知,明确了大会的具体时间、地点:“本市扩大纪念‘七七’,定于七月七日下午六时在天安门前广场举行民众大会,希各参加单位,准时到达为荷。”
隆重召开的纪念大会
1949年7月7日,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会场布置壮丽辉煌。天安门城楼上高悬7个大宫灯,插着30面红旗。在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之间,是一巨大红星,闪耀夺目。”当天下午虽然阴雨连绵,但会场仍人山人海,到会的有北平市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及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65个单位、各界市民共20万人。
1949年7月7日,北平各界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天安门城楼上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照片。横幅上写有“北平市各界人民纪念七七抗日战争十二周年大会”的字样
大会的程序大致为:(1)大会在“七七”四十九响礼炮和《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2)通过了由董必武、薄一波、聂荣臻、彭真、叶剑英、李锡九、许德珩、吴晗、韩卓儒、萧明、李连山、张晓梅、钱端升、薛成业、许立群、古奇踪、杨伯箴、鲍国宝、刘一峰等组成主席团;(3)全体与会者起立,向抗战中死难烈士静默致哀;(4)主席团主席彭真致开会词;(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薄一波、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总主席郭沫若、九三学社代表许德珩、北平市民盟支部代表吴晗、北平市总工会筹委会主任萧明等相继讲话;(6)毛泽东和周恩来莅临会场并与会场人员互动;(7)毛泽东、朱德和沈钧儒分别作为党、军队和新政协筹备会的代表接受大会献旗;(8)通过大会通电及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两个致敬电。
可以说,处于新政权影响下的北平“七七”纪念大会,在具体操演中流露出欢庆喜悦的气氛,集中表达着人民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希冀和庆贺。如彭真在开会词中所说:“刚才有炮声,十二年前的今天北平也有炮声;但是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炮声,今天却是我们庆祝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成立,庆祝人民民主新中国开始建立的炮声。”李济深也表达了同样的心情,他指出,在三年来的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纪念“七七”不免带着愤怒的心情,“因为蒋介石反动集团掠夺了抗战的果实,倒行逆施,卖国害民,把中国拖进了深渊”,但从今以后,我们纪念“七七”只有兴奋,“因为经过这三年的解放战争,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之下蒋介石反动集团借以作恶的势力已被打垮了,抗战的果实回到人民手上了”。
毛泽东、周恩来的莅临更是将会场氛围推向了高潮。他们一到会场,全场顿时发出连绵欢呼“毛主席万岁!”毛泽东也领导全体高呼“中国人民万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等口号。在接受大会献旗后,毛泽东在全场热烈的欢呼中,再次领导大家高呼“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召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等口号。“这时,雨虽愈下愈大,参加大会的20万人却情绪愈益热烈地在滂沱大雨中跟着毛主席欢呼口号。”
1949年7月7日,毛泽东同志出席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
大会在晚上10点半左右宣布散会,“是时,几十盏水银灯照遍全场,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周恩来将军站在主席台上检阅雄壮的群众队伍。20万人在倾盆的大雨里,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在喧天的秧歌鼓声中,高歌着,欢呼着。”
凝心聚力的政治动员
1948年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纪念“七一”和“七七”的通知》中提出,在“七七”纪念中,除了告诉人民日本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团结抗日、蒋介石向美日出卖民族利益的历史外,还应该告诉人民:“恢复中国民族利益,抵抗美日两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方法,就是发展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蒋介石的卖国政权,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北平举行的“七七”抗战纪念大会,正是遵循了这一通知精神,不仅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抗战以来为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英勇奋斗的历史,更充分说明了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而在建构历史记忆、塑造政党形象、宣传建国方针、凝聚思想共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纪念活动是保留民族、国家、政党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北平“七七”抗战纪念大会本身就是承载抗战记忆的重要形式,大会上各方代表的讲话更进一步加强了民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识。
如彭真在大会开会词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不顾广大人民群众的死活、不顾祖国广大领土的沦陷,一退千里,人民悲愤异常的时候,“八路军却兼程北上,并且首先在平型关取得了振奋全国人心的胜利,一直挺进到北平近郊,在妙峰山,在斋堂,在平西山地,在广大的敌后,坚持了长期的斗争,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董必武则着重分析了两条抗日路线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各民主党派和中国人民所拥护的人民战争的路线,是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胜利的路线;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积极反人民、消极抗战的路线,是不但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而且是实际上帮助日本侵略者的、危害抗日战争的路线。“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基于前者对后者斗争的胜利。”此外,董必武还分析了抗日战争对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作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抗日战争中锻炼了自己,他们能战胜日本侵略者,他们自信就能驱逐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他们能打垮汪精卫,他们自信一定能打垮蒋介石。”上述这种对历史的对比性回顾,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强化了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信赖。
纪念活动也是中国共产党说明时局形势、表达政治主张、进行政治动员的有利时机,容易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在1949年北平的“七七”纪念大会上,叶剑英的讲话正是对当时形势的恰当说明。
他指出,经过3年的人民解放战争,目前我们已取得确定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美帝国主义所支持的蒋介石政府,就要产生人民的民主联合政府,在广大的解放区,进行着我们的建设,但还要进行全国规模的建设”。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正和蒋介石一样,并不因失败而甘心,蒋介石仍然能够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派遣飞机滥炸人民的城市,美帝国主义更是企图长期占领日本,强占台湾,并正在重建日本战争机构,使其成为美国侵略亚洲的基地。因此,纪念“七七”的意义在于:一是要动员全国的力量,坚决镇压反动分子的破坏和捣乱,肃清暗藏的特务和间谍;二是要动员全国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法西斯的再起和对华再侵略;三是要动员全国的力量,用战斗的精神,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1949年7月9日,《人民日报》关于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并庆祝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大会的相关报道
上述意义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政治主张,并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响应。如李济深在讲话中,号召全中国人民必须团结在统一战线之下,团结在将来快要成立的人民民主政府之下,“对内则根绝反动残余,建设工业化的新中国,对外则支持世界的反帝国主义的民主和平阵线”。沈钧儒表示:“要在中共领导下再接再厉继续奋斗,来完成我们所期望的新中国的建设工作。”大会通电更是反映出了北平人民的无限热情:我们北平市人民“拥护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我们北平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用极大的努力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并与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力量,解放全中国,与国际民主阵营中的强大堡垒苏联和各新民主国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和全世界的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为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与人民民主而奋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