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理论与历史 ||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可能吗?

发布时间:2025-07-07 10:16:23

  最后我还想谈谈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问题。因为我觉得C同志的说法也有可讨论之处。

  C同志说:

  “换言之,按马克思的本义,我们可以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分为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国家阶段:国家、阶级存在,但这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新型国家,政治上实行巴黎公社原则,经济上要尽快建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尤其是对于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或前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革命成功后,他们的任务就是尽快工业化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能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与国家一词之差,说明是两种社会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阶级已消亡,这需要世界革命,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势力。所以,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国两国的事,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任务!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也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离。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产品极大丰富,人们可以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按劳分配,还保留了资产阶级法权,即形式上的公平而实质上的不公平)进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世界。”

  分这样三个阶段,就现在我们的知识而言,或者还可以做一点辩证。

  关于第一个阶段的表述,我觉得:

  1、称为国家阶段,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阶段,是否合适,还可推敲。社会形态的划分,主要是以所有制形式、经济形态为基础的。从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去定义是否合适,还可考虑。尤其是把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表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矛盾。这在前面说了,不再细说。

  2、照列宁的意见,向社会主义过渡,本来就是针对落后国家来说的,而C同志又多了个“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提法,这样,把任务规定为“就是尽快工业化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能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实在是个危险的提法。就不怕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且,从我们今天的历史经验来看,落后国家、前资本主义国家,还有个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这是要想完成工业化过程不可避免的历史任务,甚至是工业化实现的必不可少的历史过程。

  不仅这样,贯彻巴黎公社原则,不是靠主观愿望,愿望一旦落在现实的土壤之上,还是要服从现实,被现实改造。社会改造,不是一宣布就能成功的,不如,把这件事也看做是一个不断努力、不断斗争的过程。在过渡问题上不要忘了政治、不要忘了思想文化。这是毛主席很有发明的思想,当然也是马列的思想。毛主席提供的实践多。C同志有所疏忽。

  关于第二阶段的表述,我觉得:

  1、把这个阶段说成是国家已经消亡,无产阶级专政已经不存在,我在前面已经表述了不同意见。这里同时说到阶级消亡,我看也是不妥。国家应该说消亡,但阶级,尤其是就《宣言》以来表达的思想,只能说消灭,就是在谈论国家消亡的《国家与革命》里,列宁特别强调,“机会主义恰巧在最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对消灭二字列宁加了加重号)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同上,第200页。)我想崇信马克思主义的C同志可能是不小心笔误。

  2、这里着重要讨论一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可能的,也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离”这个观点。这是因为有另外一位李晓同志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试着谈点想法。

  历史上发生过的争论不说了。那会过多地增加篇幅。我只想明确地说,托洛茨基的意见是不对的,普列汉诺夫、考茨基这些大人物的意见也是不对的,列宁把他们说成是无产阶级的叛徒,很正确。

  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历史有高涨的时期,也有低落的时期。历史有惯性,有时还会走过头,尤其是近代历史。这一点,恩格斯在马克思《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的《导言》中有精彩地说明。很值得每一个革命者一读。

  基于这样的历史辩证法,我们在观察历史的运动时,只能尊重历史的创造,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马克思对1871年的巴黎公社持这样的立场和态度,列宁对1905年革命、1917年革命,也持这样的立场和态度。

  列宁承认俄国社会发展落后,但是,当着历史激动起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阶级需要,抛弃了软弱的不能满足历史要求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时,列宁果断地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提了出来,并趁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历史证明,这是超越了已往理论界限的创举。然而,这又是成功的历史真实。还是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是对的,斯大林继续前进也是对的。后人停止了,垮台了,那是后人的事情,后人的责任。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不是说斯大林没有责任,毛主席批评的也是说他否定了阶级斗争(不是说他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历史是有节奏的,有起有伏,就像海浪,作为舵手,把握好航船不容易。“CR”中,革命高涨时期,谁也不承认是保守派,都争做造饭派;转入低潮,没有几个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是造饭派的。当他狂热的时候,只有他最革命;转入低潮,他逃跑得最快,否定自己也最彻底。个人会这样,阶级也会这样。历史正是这样,这才叫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正是随着这种起伏,也会发生忽高忽低。……高潮也罢,低潮也罢,还是有规律性。既有历史的必然,也有历史的偶然,历史就是在这样的必然和偶然的统一中前进。

  其实,中国革命也是这样,甚至更是这样。正是在毛泽东这位天才的指挥下,一个如此落后的“两半”国家,竟然也搞起了社会主义。虽说,在他去世后,历史绕了弯路,但一是历史前进了,二是历史还在展开,还在斗争。历史的结局到底怎样,还要耐心等待。我们奋斗的价值就在这里。历史不是只有一种选择,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起作用。

  ……

  这里涉及一个历史是否能够跨越的问题。只要复习一下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地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成为共产主义的起点的观点,就不会怀疑历史是可以跨越的。当然有条件。俄国的革命必须和欧洲的革命相互补充。具体说就是,欧洲为俄国提供经济、技术支持。

  后来列宁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也一再期待西欧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从而会从经济、技术各方面帮助俄国。我有一篇专门探讨历史跨越的小文,这里不多说。

  机会主义者不懂这一历史辩证法,也不懂什么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他们只知道历史的“铁的规律”,把唯物史观变成历史运动的紧箍咒,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一钱不值。毛泽东是东方第一个带领人民群众赢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独秀手里的唯物史观,是铐住自己的枷锁;毛泽东手里的唯物史观,是撬动历史、撬动人民群众的杠杆。陈独秀赞成托洛茨基的观点,毛主席赞成列宁的观点。托洛茨基声称赞成列宁,但实既从来不懂列宁。列宁活着,列宁批判他;列宁去世后斯大林批判他。他在国际共运中的作用不说反动,至少是消极的。

  ……

  一国可以建设社会主义。一国建设社会主义不会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离。相反,越是建设得好,越是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历史发展总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事业也是这样。马恩的设想,也只是就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的,并不包括全世界。历史至今也没有落实这一预见。暂时看,倒是在走另外一条路。在资本主义母体里,一天天生长着社会主义因素,不敢说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但是,却是步步接近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创造基础。这是马恩列共同的观点。尤其列宁,有明确意见。我们往往记住了列宁说的帝国主义是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而忘记了,列宁又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列宁的原则是坚定的,列宁的灵活性又是那些并不懂马克思主义的考茨基之流不可比的。毛主席也是这样。我们毛派要好好学习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因为历史本身就是这样的,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教条的展开。如果那样,人成了规律的木偶,那历史除了可笑还有什么精彩可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国搞好社会主义,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是个巨大的推动。不仅对无产阶级会是推动,就是对资产阶级也会发生推动。十月革命成功后的几十年的历史,就是这样。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这是踏踏实实的国际主义贡献。

  从列宁到斯大林、到毛泽东,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国际共运的贡献是巨大的。国际共运的命运是共同的,不管在哪里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获得进展,它的意义总是国际的。就这一点说,万不可说一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对国际主义的背离。只有在一国搞修正主义的情况下,这个论点才有意义。修正主义思潮是国际的,修正主义的危害也是国际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危害更是国际的。

  一国搞修正主义,危害整个国际社会主义事业。一国不敢搞建设社会主义,背离整个国际社会主义事业。这就是结论,一个必须敢于革命、继续革命的结论。不知C和李晓二位同志同意否。

  说明到此为止。最后,我要特别指出,C同志是位马克思主义者,是在认真探讨社会主义理论,这有他的评论的最后一段话为证:“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国家、阶级、商品,这是不可能的,譬如张文木先生,而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坚信正如资本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可以实现的!”这是我们可以讨论问题的基础。如果我的意见有错误、尤其是因为用语不当伤害了自己同志的时候,我先致歉,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和同志们一样,是想追求理论的彻底。

  我深知自己是在不断犯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一点正确认识的。如果在这个讨论中,再次明白我这里说的又出现了错误,我一定会毫不含糊地及时承认、及时纠正。我想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认识真理的过程。

  读马列毛的书,是一种幸福;和同志们讨论问题,也是一种幸福。我诚挚地谢谢C同志和李晓同志。人老了,说话啰唆,亦请包涵。

  2009年10月16日

  于马克思的家乡红思屡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