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这“必死”的局,看中国如何破》:
“1939年
诗人光未然面对这道‘填空题’
毅然写下‘必死’
他说
日军太过强大
根本没有想过能活着看到胜利
80多年后的今天
面对同一道题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写下‘必胜’
...”
显然,诗人光未然们,以“必死”的决心赢得了“必胜”的结果。
80多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写下‘必胜’”,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必胜”不是靠“敲锣打鼓”就能轻松赢得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个基本规律的作用:万众一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规律发挥作用,其背后都有相应的支撑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再好的规律都不可能发挥其作用。
如何做到“万众一心”呢?
对于这个问题,说它复杂,它可能是天下最复杂的问题。如果“万众”利益不一致,那么,即使是天下最聪明的人、用万年时间,也极难使其形成“一心”。
另一方面,说它简单,它可能是天下最容易做到的事。如果“万众”利益一致,那么,不费吹灰之力,这“万众”就会自觉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万众一心”,也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环境和基础。只有在万众一心的环境和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
复杂问题简单化,创造使“万众”利益一致的条件和环境,就能轻而易举做到“万众一心”。
简单问题复杂化,是蚕蛹的做法;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蜜蜂的思路。我们要学习蜜蜂,不把时间、精力都用于只顾在细枝末节的问题堆里晕头转向、埋头苦干上。
万众一心了,自然会万众集智。如此,天下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了,就自然“必胜”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