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宣传高考状元已经好几年了。各地纷纷出台了屏蔽成绩的办法,直接把全省前几十名考生变成盲盒,究竟谁是状元也就扑朔迷离,以此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年年重申、年年加码,连高分考生也不得宣传了。家长要想搜集一些参考信息,也是难上加难。
此举貌似是为了缓解教育焦虑,然而不太理解的是,为何状元的存在会成为元凶?为何学霸会成为见不得光的考生?
滑向另一个极端的速度可能要比想象中快。
几天前高考出分,#河南女生高考288分全家欢呼#话题冲上热搜,并且获得大量点赞。学霸曝光受限,学渣却不受限。288分女孩一夜爆火,第二天就注册了账号开始直播……这时候,网友才开始发觉不对。稍微一扒,原来该女孩的母亲早有自媒体背景,为十几万粉丝的探店博主——这就叫网感,知道啥流量能火,知道啥流量可以不受限制地火——你以为她们举着摄像头等着女儿查分是偶然记录生活的吗?
开始大家的点赞,主要是欣赏女孩的乐观心态和全家人的包容氛围。事后才慢慢琢磨过味儿来,你乐观归乐观,欢呼什么?288分值得欢呼吗?这个分数除了上海戏剧学院内蒙古委培班,恐怕上不了任何本科。
面对分数的质疑,该女孩表示委屈,直播说虽然这个分数不高,却也是自己努力了三年的成果。然而面对数学22分、外语30分、历史38分等单科成绩,有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不由得脱口而出——请不要侮辱“努力”二字!今天的高考,命题是很科学的,70%~80%都是基础题,虽然考高分很难,但也不会让任何一个付出起码努力的考生分数太难看。说白了,这几乎就是纯粹不学的,纯靠蒙也能蒙个二三十分。所以我们究竟在点赞什么,是又回到“白卷英雄”的时代了吗?
正常的社会,需要正常的榜样。自古以来,状元、举人都是万民崇拜的榜样,敲锣打鼓地游街,光明正大地放榜——凭真才实学考来的成绩,有什么见不得光?每一个朝代,都会给平民提供一个上升的通道,哪怕它再难再卷,也是很多有志青年奋斗的方向。这是一个社会正常价值观的体现。而当正向的榜样被隐藏起来,乱七八糟的榜样就会出现,我们也有过很多的教训。希望那颠倒的一幕不会重演。
必须承认这些年存在广泛的教育焦虑,但焦虑的根源绝不是因为状元。状元是生出来的,大家羡慕归羡慕,并不会拿自己孩子去跟人家比。他们就像任何冠军、明星一样,是大家参考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普通人奋斗向上,从而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高考的内卷也并不是因为大学太少,而是扩招太多,把很多并不适合读大学的青年都赶进了这条赛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招录取率远远低于今天,但那时并不存在教育焦虑。家长们都懂得,是那块料就是那块料,不是那块料也无需太执着。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职业教育也挺好……那才是正常的人才培养结构。
虽然今天我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也没有发展到需要全都是大学生的地步。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也是。对很多行业来说,完全不需要大学生。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已然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就这位数学22分的女生,只要她想,依然有大学可以上,学历就是泛滥到这种程度。问题是她学得会高数吗?大学里混4年之后能做得了专业技术工作吗?于社会、与家庭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今天我们的教育部门也清醒了,开始回撤普通本科比例,增加职业教育,强化中高考分流……然而已经放开的口子再往回扎,社会阻力大不说,甚至更增加了家长考生的焦虑。不是每个问题都能顺利的变轨,但问题只能从根源上找,不应该拿状元当替罪羊。
宣传状元既不是造成内卷的病因,屏蔽状元也不是解决内卷的药方。把这个社会很需要的正面榜样隐藏起来,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很多学生迷失了目标方向,产生厌学情绪。一些妖魔鬼怪也开始出来填补空白,给广大青少年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
目前,关于288女孩的话题已经被一些央媒删除,显然大家都很尴尬。希望这场闹剧能给大家警醒,别让学渣英雄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者:纸上建筑
公众号:纸上建筑
2025年7月4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