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生命绽放绚丽之光——参加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河南代表返郑侧记
□本报记者 徐东坡
5月17日,高铁列车缓缓停靠在郑州东站,参加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的河南代表们胸戴红花,走下列车。
“这次获评全国自强模范,我感到无比光荣,我将继续扎根教学一线和科研领域,为国家科技创新贡献力量。”郑州轻工业大学副教授王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涛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但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坚持刻苦学习,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科研教育领域,主持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并获得10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省部级科技奖。
“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日臻完善,保障残疾人获得平等的教育、医疗、就业机会,残疾人应自立自强,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回望自己的成长之路,王涛感慨。
自强不息,是所有全国自强模范的共同特点。
代表中有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师卢文建,他1992年开始从事乡村教育,两年后因高烧双眼失明,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在家人和学生的帮助下,采用“耳听—心记—口述”特殊教学法,“借眼授课”坚守讲台31年,荣获河南省最美教师等多项荣誉。
代表中,还有守护太行之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独臂支书”王生有;失明后钻研推拿,首创“触觉教学法”,培养近千名推拿人才的河南推拿职业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疗按摩师崔华……一位位全国自强模范用残缺之躯突破生命禁锢,创造了无限可能。
经历过黑暗,才更懂远方那道光的可贵。他们奋力追寻,只为抓住那道光,照亮自己的同时,点燃更多人的希望。
“失明前,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本想这辈子就是站在自己喜欢的讲台上……”鹿邑县皓博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清玫说。
1997年,刚当上小学老师的张清玫因患脑膜瘤双眼失明。但她没有消沉,决心拼出一片新天地。她赴南方毛刷厂学习技术,返乡后创办尾毛加工作坊,而今已发展成创汇超千万美元的知名企业。她心系残疾人群体,优先录用残疾员工进入公司,并实行“就业 培训 关怀”三位一体模式,培训300多名残疾人实现自立。
作为一位肢残人士,平顶山市湛河窦小伟外科诊所医师窦小伟以一技之长为患者诊疗的同时,倾心开展助残公益,帮扶300余名脊髓损伤患者,长期资助7名贫困学子,连续9年资助一名双残家庭子女。
“我能成为一名医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窦小伟说。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此次受表彰的人员中,张洛梅是一位助残工作者,她创办的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被表彰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27年来,张洛梅致力于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累计帮助超万名儿童,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承担了郑州市地方标准《0—6岁听障儿童康复服务规范》的编制工作。张洛梅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累计帮扶800余户困难家庭。
“我们正与一些高校和研发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儿童康复相关的硬软件产品,帮助更多听障儿童恢复听觉言语能力。”张洛梅说。
代表们来到候车点陆续登上返程大巴,准备返回各自的岗位。未来,他们将继续坚定前行,追寻梦想、向阳而生,谱写出更加灿烂的人生篇章。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