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5日,前FBI局长科米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张贝壳被摆成“8647”数字组合的照片,并配文称这是散步时偶遇的“酷炫贝壳造型”。
然而,就是这张原本再普通不过的照片,被特朗普扣上了“暗杀”的帽子,甚至引发了美国特勤局和国土安全部的介入调查。
针对这张照片,正在中东访问的特朗普厉声指责:“他心里明白这贝壳照片的暗示,连小孩都能看出这是暗杀信号。身为前FBI局长,他怎会不懂这是针对我的死亡威胁?”
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布多维奇随后附和,称科米此举“令人忧虑”,必须严肃审视。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诺姆迅速行动,宣布特勤局与国土安全部已全面介入调查,“将依法严肃处理并恰当回应”。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言辞激烈,强调“这绝非玩笑,对潜在威胁必须零容忍”。
面对舆论风波,科米迅速删帖并澄清:“我从没想过贝壳照片会与暴力挂钩,我坚决反对任何暴力行为。”
然而,事态的发展已非科米所能控制,调查程序仍不可避免地启动。
特朗普为何对“8647”的数字反应如此激烈?
这就要说到“86”在美国俚语中的特殊含义。
“86”起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餐饮业黑话,当时指对不受欢迎的客人“清除”或“拒绝服务”。在黑帮文化里,更被解读为“除掉某人”的寓意。
而照片中的“47”,特朗普因自己身为美国第47任总统,便认为这是指向自己。
因此,当“86”与“47”组合,特朗普便觉得有人要对他不利。
那这背后,是特朗普过度敏感,还是真有刺杀阴谋呢?
实际上,将贝壳照片解读为“暗杀信号”,不过是特朗普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形象”的惯用伎俩。
2016年大选,特朗普便开启了自我包装之路,将自己描绘成一位被“假新闻”和“民主党阴谋”层层围困的悲情英雄。
在各类公开场合,他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凭借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成功博取了大量选民的同情,为自己的政治版图添砖加瓦。
到了2020年大选,他更是变本加厉,疯狂炒作密歇根州长佩戴“8645”徽章一事,硬生生地将其渲染成隐藏着“鼓励刺杀”的惊天阴谋。
而此次贝壳照片风波,与当年他炮制的“8645”徽章阴谋戏码如出一辙,成了特朗普进行攻击的绝佳靶子,硬生生地被说成了特朗普是“受害者”身份的有力铁证。
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布多维奇的言论更是火上浇油,他声称总统在中东奔波,科米却在沙滩“埋暗杀密码”。
所以,特朗普如此刻意将偶然事件与阴谋论捆绑,背后有着他不可告人的算计。
拉拢选民就是其一。特朗普深知选民情感与认知易受外界影响,便炮制“政治迫害”假戏,扮作受害者博同情,拉拢选民。同时,转移公众对他执政政策的不满,也是这场政治作秀的关键目的。
此外,特朗普与科米之间的恩怨,是此次“贝壳门”事件发酵的导火索。
2016年大选关键阶段,时任FBI局长科米在希拉里“邮件门”事件中态度反复。2016年7月,他宣布希拉里无违法行为、不予起诉,招致共和党指责他与民主党勾结。
大选前11天,他又“先斩后奏”重启调查,冲击中立选民,令民主党视他为“叛徒”。
虽选前3天其又宣布希拉里安全,但却把两党都给得罪了。共和党质疑调查仓促有猫腻,民主党认为这是共和党阴谋。
此后,科米主导针对特朗普政府的“通俄门”调查,彻底让他俩结下了梁子。
特朗普上台后,以“无法有效领导FBI”为由解除了他的职务,对他进行了彻底清算。
此次“贝壳门”恰逢特朗普第二任期敏感节点。
5月4日,特朗普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后,共和党内部权力继承暗战已起,副总统万斯与国务卿鲁比奥被视为潜在接班人,各方势力暗中角力。
而科米的独特身份使其成为两党选民眼中的“符号人物”。民主党支持者常将他的举动解读为“揭露共和党腐败”,共和党支持者则将其行为视为“民主党阴谋延续”。
因此,科米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两党强行赋予政治意义,从而点燃选民情绪,巩固选民基本盘。一张海滩贝壳照片,都能被解读成“暗杀威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此事件中,美国特勤局与国土安全部的所作所为更耐人寻味。
随着事件发酵升温,两部门强势介入。国土安全部长诺姆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全面调查威胁”,FBI局长帕特尔则强调“特勤局拥有主要管辖权”。
为何一张照片会引起如此之大的动静?
因为在美国政治生态中,只要涉及总统安全问题,任何微不足道的迹象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扭曲,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国家威胁”。
然而,特勤局过往的行为更是充满了讽刺。
2024年7月,特朗普遭遇枪击刺杀未遂自不必说,9月,其又在高尔夫俱乐部遭遇暗杀未遂事件,几起事件中特勤局的安保工作漏洞百出,形同虚设。
可如今,面对一张普通的贝壳照片,特勤局却一反常态,表现得异常“高效积极”,如同面对的是一场惊天动地的重大危机。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人不得不怀疑,特勤局的工作究竟是以保障总统安全为首要准则,还是已沦为迎合政治势力、选择性执法的工具?
更荒诞的是,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已开始呼吁将科米“关进监狱”。
如此极具煽动性的言论,与她“非调查角色”的身份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无疑彻底暴露了美国政客将安全机构肆意工具化、为政治私利服务的本质。
从“通俄门”到“贝壳门”,无疑是美国政治话语体系走向崩溃的清晰信号。
在“通俄门”风波中,时任FBI局长科米对特朗普政府的调查,被斥为“政治迫害”,一场政治口水战就此拉开帷幕。
而如今,一张贝壳照片,又被特朗普政府强行赋予了“暗杀威胁”的荒诞语义。
当总统的安全能被一张贝壳照片轻易“威胁”,当人身攻击沦为政治博弈的筹码,美国社会的根基便在不知不觉中被悄然侵蚀,裂痕逐渐加深。
这场由一张照片所引发的政治风暴,早已超越了“贝壳”本身的意义,成为美国政治病态的生动写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