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金光大道》与分田单干|征文选登(12)

发布时间:2025-05-11 16:18:44

  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很值得一读,它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的一个缩影。

  我在几十年前读它只是读小说、看故事,而今读来却另有一番滋味,感慨颇多。

  作者浩然是农民出身,并投身于革命行列,抱着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深深热爱,和对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热忱,呕心沥血写了这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长篇小说。它是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好作品。

  共产党刚刚取得政权,为了发展生产,把新中国建设成一个人人平等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毛主席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开展集体经济形式。这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伟大尝试,是最伟大、最先进、最正确的改革。凡经历过毛主席时代有良心的中国人都知道,毛主席的每一项改革,每一项政策的制定无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无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

  然而,刚刚被推翻的地主阶级是不甘心他们的失败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人性的自私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有人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事实也是存在的。有些人就是利用人的私欲想瓦解、动摇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书中高大泉、朱铁汉与张金发、冯少怀的斗争就是当时全国农村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真实写照。当时,无一例外,张金发、冯少怀们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书中告诉我们,几千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农民,是如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组织起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去,以及由此取得的伟大胜利和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

  当人们认识毛主席共产党处处为人民着想,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认识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美好前景,就会自觉地抵制错误的东西。组织起来的广大农民那种主人翁精神所激发出来的力量是巨大的、无穷的。本人就亲身经历了大集体时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劳动场面。

  随着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按照毛主席对中国农业、农村的长远规划,大机械化、大水利化也蓬勃兴起。人民公社有农机站(拖拉机站),农村也开始购置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并培养了自己的农机员。地上渠、地下渠及扬水站配套设施逐步完工。

  化肥企业正一个个建成投产,杂交育种研究已见成效。

  公社有社办企业,大队有村办企业,合理的安排了剩余劳动力。

  几乎每个村都有小学,几个村就有一所初中学校(当时我们公社48个大队有8所中学),每个公社设一所高中学校。学生都就近读书,从不需要大人接送。

  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每个大队都有自己的赤脚医生(不脱离生产劳动),小病不出村,扎个银针、拔罐等不用花一分钱;吃药打针也用不了几角钱,而且随叫随到。各公社卫生院经常组织人员赴大医院学习,壮大技术队伍。

  根据特长,知识青年被安排到合理的岗位。后来,毛主席又规划了社来社去大学生,就是安排有文化有道德的青年人进大学深造,然后回到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当时,工厂也如此,安排又红又专的人才去深造,再回到原来的单位。这一切被后来的无耻之徒说成是毛主席时代大学生只招收手上有老茧的。其实,这部分工农兵学员只占了大学生的极小比例)。

  一幅美好的蓝图在毛主席的笔下精心描画着,这是何等壮丽的事业和前景!中国的农民也正在为这幅美好的蓝图努力奋斗着。然而,就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际,毛主席他老人家与世长辞……

  可以想象,如果始终照毛主席的正确道路走下去,中国的今天,中国的“三农”该是一幅怎样美好的景象?可惜,这只能是美好的想象了。

  正在腾飞的雄鹰被无情地折断了翅膀,一幅美好远景的蓝图被撕得粉碎。集体经济被说成“大锅饭,养懒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被否定了,中国农民的主人翁精神和为新中国农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被否定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和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心血,以及中国人民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的成果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土地被分成豆腐块,大型机械没有了用武之地都成了废铁;水利工程因没有了大面积灌溉也逐渐荒废;而集体时代的社办企业、村办企业黄的黄,不黄的都成了个人企业,为先富们做出了贡献。

  农村学校逐步消减、消失,农村孩子都集中到城里去上学,为房地产开发提供了资源。教育、医疗、住房都产业化了,造成了不该有的许多问题。令人泪目!

  分田单干后,农业生产和农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生产队解散时,几个农户共同分了一头牲口,有的分到了犁,有的分到了耙,有的分到了耧……没有一个农户农机具是全的。生产队时能统一安排调配的牲口和农机具,合理安排劳动力的优越性,一分散全部没有了。农民不得不东家西家张罗着借这借那,有时甚至邻村农民相互借用,更甚者有的干脆几家联合在一起人拉耙人拉耧(还是需要联合的力量)。

  由于水利工程的荒废和停止扬水、放水,农民又不得不凑在一起打小铁管井,还需要自己买机器、水泵、水袋子等。累死累活一天下来浇不了半亩地。

  麦收打场时,又是几家联合平整打麦场地,各村场地一小块块星罗棋布。

  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落后,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农民们不得不起五更睡半夜,有的人家麦收时竟然带着干粮睡到地里,什么时候醒了就割麦子,累了再睡。这一点有过分田单干经历的农民都深有体会和烙印。苦不堪言啊!

  分田单干彻底毁掉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进程。几十年后的今天,其弊端早已显现出来。

  如今,中国的农业的生产水平徘徊不前,种子被外国或本国资本垄断控制,大面积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除草剂的滥用,农药残留等都是不可忽视而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由于小农意识的抬头和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导向,中国人民已进入到互坑互害的怪圈。种西瓜的不吃自己种的西瓜,种西红柿的不吃西红柿,种黄瓜的不吃黄瓜……因为种的人知道,为了增甜、增大、增色、早熟、不弯顶花等,在生产过程中都采取了哪些手段。中国人的餐桌上还有安全的食品吗?有史以来有过如此食品安全危机吗?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何以保证?中国人民无可奈何吞咽着明知有害的食品。

  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蔬菜、水果等都要从外地长途倒运。长途运输以及进入市场后保鲜需要,农户或商家又采取了药物保鲜措施,进一步增加了食品的不安全性。就这样,也有许多农产品坏掉,造成极大的财富浪费。而且批发零售多环节加利,增加了不必要的生产成本,造成不应该有的高物价。

  今天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都在痛苦的挣扎中。中国农村存在一个较普遍现象:空心化。村边靠公路的房子粉刷一新,村内却是倒塌的房屋被杂草围困着。因为种地不能养家糊口,年轻人不得不外出打工,剩下的都是60岁至80岁的老农民在顽强地坚持下地干活。部分土地撂荒,有的地区撂荒较严重。等这批身边无儿女的孤苦老农民不在了,真不知道中国的农业农村是个什么样子,靠资本下乡承包土地,走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的老路吗?显然是走不通的。到那时中国还有农村吗?几千年来形成的农村难道就此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那么,下一代的农民出路又在哪里?他们的根又在哪里?

  用一首小诗可以概括当今农业、农村状况:昔日艳阳天,今朝易旧颜。西风吹瘦柳,杂草困残垣。百里无鸡唱,千村断绕烟。忧心长掩涕,大计毁一天。

  至于路边那光鲜的外表,难掩村内的不堪,形式主义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更何况还有今天退耕还林,明天退林还耕的胡折腾,中国的“三农”还经得起如此折腾吗?

  有人说中国可以进口粮食。短视得有多么可怕!这得有多幼稚才能说出如此无知的话?十四亿人口的大国靠进口粮食吗?到时候中国的农业彻底毁了,那价格由谁说了算?一旦战争来临,没有人进给我们粮食怎么办?……

  中国严重的“三农”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什么是正道、宽道、新道、金光大道?什么是邪路、小路、老路?几十年的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的南街村、周家庄等村庄用铁的事实告诉了人们答案。

  有反对者说南街村、周家庄也是在特有的大环境下成功的。请问:那成千上万的单干村不是同样的大环境下吗?他们怎么没有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还有一些人始终认为是分田单干才让中国人民吃饱了饭。是这样吗?事实上,中国自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人们就已经吃饱饭了,而且吃得还无毒无害,吃得放心,只是没有今天的食品这样丰富。但事物不是静止的,如果一直走到今天,难道不是更好吗?

  稍有点农业知识的人就知道,粮食产量的提高靠的是优种、化肥、水利。这些,在大集体时正在逐步完成,是后来发挥了作用。如果今天的人们仍然用过去的种子、土家肥、水利条件,产量照样上不去。

  “三农”如何跳出困境?出路在哪里?还得从毛主席所指引的方向去找,别无他法。“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严峻性难道还不值得引起真正的高度重视吗?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机械化,而这些必须走集体经济道路才能实现。

  走错了路没关系,关键是要勇于面对现实承认错误,懂得回头,回到光明正确的金光大道上来。毛主席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把分散了几千年的中国农民组织起来,完成了历史性的伟大创举。今天的我们已经有了组织农民搞集体经济的宝贵经验,也有了近几十年分田单干的沉痛教训,只要下定决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把切得像豆腐块一样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恢复大农业机械生产,充分利用地上水资源,逐步修复完善地上水利设施。使农业工业化,农民所生产的所有农产品完全由国家统一调配。农民工人化,照月发放工资,退休后享受与其他行业同等的各种待遇,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之有工作有收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逐步恢复社办村办(必须是公有制)企业,就近安排剩余劳动力,这样,农民还需要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吗?是不是也缓解了全国的就业压力?是不是还缓解了交通压力?

  逐步恢复农村各级学校,使农村孩子能够就近读书。回归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本质,有计划招生,按计划分配工作,全面取消教育产业化,不要学而无用浪费人才。如此,我们的农业不就有希望了吗,农村不就重现生机了吗,农业不就后继有人了吗?

  面对危机中的“三农”,面对在痛苦挣扎中的“三农”,难道还不能痛下决心吗?

  但愿中国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中国的农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中国的农村生机勃勃,中国的农民能够安居乐业,不再为了生活抛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让农村的老人不再孤独,农村的孩子不再缺少父爱母爱。但愿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重新走上金光大道,但愿中国人民都能重新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若此,中国人民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