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伊利财报分析:乳业挑战已过,下沉与功能化驱动增长

发布时间:2025-04-30 19:47:52

在经历了2024年的整体降速之后,2025年一季度乳制品行业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在今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伊利股份(600887.SH)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表示,乳制品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当前市场仍处于弱复苏状态。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在连续两年增速下滑后,国内头部乳企正将突围的方向转向下沉市场和产品功能化转型。

乳业最难时刻已过去

根据已公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乳业前三甲企业伊利股份、蒙牛乳业(02319.HK)、光明乳业(600597.SH)全年营收分别为1158亿元、886.7亿元和242.8亿元,收入规模普遍出现8%-10%的同比下降。

从单季表现看,业绩波动主要集中在2024年的二、三季度,自第四季度起,各乳企的营收跌幅逐步收窄,到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明显改善。

潘刚在业绩会上表示,这一变化主要与公司2024年二季度启动的战略调整有关。2024年初,由于供需矛盾积累,伊利管理层注意到经销商库存在增加,随即采取了促动销、去库存等系列措施,到第三季度时市场已经逐步恢复,到2025年春节市场已回归健康状态。

财报显示,伊利2025年一季度实现总营业收入330.2亿元,同比增长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24.2%;光明乳业一季度收入63.7亿元,同比略降0.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了2.5%,均比2024年全年呈现环比改善。

2023年以来,国内乳制品消费增速已经连续2年下跌,业内也在关注本轮行业调整的进程。

潘刚表示,本轮调整主要是受到上下游共同波动的双重影响,这些变化是在所有乳企的预期之外。目前行业最艰难阶段已过,从春节及节后市场表现来看,预计2025年国内消费品行业仍将处于渐进复苏过程。因此伊利今年将保持理性增长节奏,优先保障渠道和产业链健康。后续随着国家促消费政策落地和居民消费信心回升,公司已做好迎接市场回暖准备。

乳业新增长来自下沉和功能化

从各乳企业绩变化观察,增速放缓主要源于液态奶收入下滑。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2.3%,其中液态奶全渠道下滑3.7%,销量与均价分别下跌5.1%和1.8%。

潘刚表示,乳制品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并未发生变化,尽管第三方数据显示2024年液态奶传统渠道数据在下滑,但线上及部分未被统计到的封闭渠道和特殊渠道依然有很好的增长。

在潘刚看来,国内乳制品消费远未触及天花板,市场变化正在催生新机遇。比如随着受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叠加新渠道、新零售企业向低线市场下沉,带动了低线市场的牛奶消费的增长。过往部分低线市场购买乳制品是以礼赠为目的,属于被动饮奶,但今年低线城市居民主动消费乳制品的趋势越发明显。当前中国三线以下城市居民消费规模大概能占到总消费的80%,乳制品消费依然有增量空间。

记者了解到,本轮乳制品行业的深度调整,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消费者代际更替的新变化,在消费总人群减少背景下,理性化、个性化的新需求与传统供给模式形成错配。

近期举行的业绩会上,主要乳企都表示将调整战略通过产品功能化转型寻求新增量。

蒙牛总裁高飞表示,相较于国际领先乳企,国内企业在精深加工领域仍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奶粉及高附加值产品方面,部分原料仍需进口,产业需着眼长远布局。

据悉,蒙牛的功能化采取双轨战略,一方面向通过精深加工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另一方面开拓专业营养、功能营养等新赛道,加速商业化应用。

光明乳业则在今年2月品牌发布会上宣布加码功能化转型,推出的三款新品均瞄准睡眠改善、高蛋白补充等细分营养领域。

潘刚表示,对标日韩等发达国家,国内功能性乳制品人均消费量还比较落后,但随着老龄化、以及儿童健康、健身等细分赛道需求的增加,功能性乳制品消费群体占比会越来越大。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高龄少子化的人口结构,日本乳品行业在1996年之后开始进入总量下滑,但功能化品类持续增长的阶段。机构研报显示,以明治乳业为例,2004年到2018年间,明治乳业高附加值牛奶占比从36%提升至81%,鲜奶及发酵乳业务营业利润率也从2013年的4.7%提升至2018年的14.5%。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健康营养产品的市场规模更大,且增长迅速,但功能化转型对乳业和食品企业研发等综合实力要求较高,特别考验其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的厚度,也有利于头部企业进一步拉开差距,从产品同质化竞争中快速脱身。

潘刚也认为,这种结构性升级并不是换个产品包装或口味,而是乳制品自身附加值的提升。而随着乳制品深加工业务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乳制品的技术壁垒会进一步提高,企业间的差异化越来越明显,行业的竞争也会更加理性。

帮企客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财经资讯,想了解更多行业动态,欢迎关注本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