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了不起的古建筑丨梁思成林徽因调查龙门石窟

发布时间:2025-08-14 03:11:06

原标题:了不起的古建筑丨梁思成林徽因调查龙门石窟

□本报记者 张体义

《河南日报》“了不起的古建筑”专版主稿栏目叫“营造中原”,“营造”一词与北宋郑州人李诫密切相关。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李诫受命重新编修《营造法式》,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行。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土木建筑工程著作之一,为今人研究宋代及以前的建筑典章、建筑发展历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造”一词在当代获得的极高知名度,与20世纪30年代营造学社进行的大规模古建筑调查有关。

1929年,中国营造学会成立,次年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以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为代表的学社先贤开始了一场长达十几年的抢救古建筑之旅。古建筑调查培养了一大批古建筑和文物的人才,其精神更超越了古建筑本身,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营造学社曾4次组织人员到河南进行调查,成果丰硕。

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王广建馆员介绍,在营造学社中,梁思成、刘敦桢分别担任法式组、文献组的主任。《刘敦桢文集》是建筑史学家刘敦桢学术成果的系统汇编,收录作者1935—1944年间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日记等不同类型文献。其中与河南相关的有《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龙门石窟调查笔记》《河南、陕西两省古建筑调查笔记》《告成周公庙调查记》等。

在《河南古建筑调查笔记》中,刘敦桢详细记录了与梁思成、林徽因伉俪等一起调查龙门石窟的经过。

1936年5月15日,刘敦桢带着陈明达、赵正之等到达河南,在沁阳调查的时候,刘敦桢电约梁思成28日赴洛阳。

5月27日,刘敦桢一行调查荥阳汜水的等慈寺,沿途看到大量窑洞,并对其中一处窑洞进行了测量。当日下午抵达洛阳。

5月28日下午4时梁思成夫妇抵达洛阳,次日7时乘长途汽车赴龙门。“尘装甫卸,即作初步调查。上午观西岸北部诸洞及南部之一部,下午尽观南部及东岸诸洞。”当天晚7时回到下榻旅馆,商量工作方针。当天晚上,凉风袭人,与日间温度相差甚远。

5月30日自西岸北端潜溪寺起,详细踏查。刘敦桢记录建筑特征,林徽因记录佛像雕饰,梁思成和陈明达负责摄影,赵正之抄录铭刻年代,写生与局部实测由大家共同完成。在龙门期间最感苦恼的莫过于跳蚤的袭击,刘敦桢在日记中写下“寓室湫隘,蚤类猖獗,经夜不能交睫”。

5月31日继续工作,到下午全部告一段落。6月1日下午梁思成等离开洛阳。

王广建说,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梁思成、林徽因伉俪离开洛阳龙门后,又去开封、泰安等地继续考察古建筑。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