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雄安新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大走访活动:“周周看、家家到”,叩门问需解难题
雄安新区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大走访活动
“周周看、家家到”,叩门问需解难题
行走雄安,塔吊林立间,建设热潮奔涌;承接疏解中,服务暖流不断。
在雄安新区,持续开展的“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访活动已成为一把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新区党员干部的脚步,密集落在项目工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在一次次叩门问需、一场场现场办公中,疏通堵点、化解难点,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零障碍办好每件事”的承诺,落实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里。
近日航拍的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一期及建设中的二期、三期项目。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服务下沉:从“等上门”到“送上门”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这句在雄安干部中口口相传的话,道出了“周周看、家家到”工作法的精髓——把办公桌搬到一线,让问题发现在源头、解决在萌芽。
在雄安新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启动区管委会的干部们一头扎进了工地现场。在一线走访调研中,他们发现总部区目前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项目多、体量大,点多、线长、面广,由于工作时序不同、建设主体有别等原因,片区项目容易发生设计施工交叉、施工界面影响,以及道路、供热、供电、供气等市政设施配套建设协调问题。
发现问题后,启动区管委会将前置服务清单化,主动对接中化、华能等疏解项目需求,坚持上门服务、靠前服务、常态服务、定制服务,及时编制土地一级开发建议清单、周边规划市政配套条件清单、市政配套设计条件清单、周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时序清单等四大对接服务清单,提前预判60多处建设风险,及时提供技术方案校核,提前做出解决方案,确保“落地就能开工,建成就能投用”。
“三校”项目(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史家胡同小学、雄安北海幼儿园)是北京市支援新区的重点公共服务工程。雄安集团交通公司在调研“三校”区域公交服务成效时发现,教职工及学生的住所相对分散,学生群体覆盖全年龄段少年儿童,公交出行需求多样且分散,而常规公交服务受限于职能定位、公交车数量、长期运营成本等,无法充分满足“三校”差异化需求。
雄安集团交通公司通过主动上门与“三校”管理部门研讨沟通,探索实施通学定制公交新模式:根据乘车需求,设计定制化公交线路,为分散的乘车需求提供“点对点”通学保障;配置能同时满足窄路、高速公路等“三校”周边路况要求的车辆,专线接送“三校”教职工及学生上下学。同时,定制公交随需而变。比如,针对冬季和夏季公交乘车需求量大、乘车点增多,新学年“三校”学生入学、升学,以及启动区不断增加的居民入住小区等变化因素,容畅公交公司按需灵活调整通学定制公交线路和站点,及时保障动态变化的乘车需求。
一年来,雄安集团交通公司已为“三校”开通4条通学定制公交,展现了新区国企贴心服务、积极创新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不仅送服务,更送政策、送温暖。启动区管委会将各级政策梳理集成册,党员业务骨干主动“送上门”解读;党群工作部联合多部门在建设工地打造30余个配备图书角、饮水机、应急药箱的“暖心驿站”;营商环境局的干部们则主动当好“三员”——惠企政策宣讲员、招投标业务辅导员、营商环境监督员,深入企业讲解“双盲”评审等政策,现场办公疏通保证金平台互通等堵点。
创新破局:在攻坚克难中寻找“雄安方案”
创新,是雄安与生俱来的基因,更是“周周看、家家到”大走访中淬炼出的解题法宝。
疏解落地无小事,桩桩件件考验着服务的智慧和改革的勇气。面对难题,雄安干部以创新思维破冰前行,锻造出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雄安方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急需报审总体规划方案,但审批部委要求环评批复作为前置要件。难题在于:校区尚处于总体规划阶段,实验室设置、排污节点等细节未定,环评深度要求难以满足。
“三说三不说”的解决思路应运而生——说落位不说细节,说确定不说未定,说整体不说局部。在工作中,雄安新区相关职能部门大胆创新突破:明确项目选址起步区第一组团,符合生态红线、准入清单及区域环评正面清单,从环保角度原则同意选址和总规方案;未定内容单独强调,分阶段办理。这一创新既解了高校燃眉之急,又守住了合规底线,为后续疏解单位遇到类似问题蹚出了新路。
保障性租赁住房配租同样考验智慧。疏解单位约200名员工亟待入住,却面临人员不确定、房源不明朗、软装时间极短、资产移交不成熟四大难题。雄安新区住房管理中心会同保障房公司、疏解单位成立“直接负责人小组”,三方负责人24小时在线沟通,3个月召开协调会30余次。他们将复杂问题剖析为17项具体事项清单,在多方诉求中寻找“最大公约数”,短时间内装配好200余套“拎包入住”房屋,保障疏解单位员工喜迁新居。
创新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菜鸟跨境保税仓项目落地雄安综保区,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创新采用“试点先行—规模拓展”双阶段模式,专班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最终促成项目签约,为外向型经济注入新动能;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定期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及时记录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征迁、技术难题等,全力推动京雄高速二期主体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体系;为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启动区管委会联动首批疏解高校、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成立疏解高校医院指挥部联合党委,保障重点项目高质高效建设。
近日,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中矿金石实业有限公司,问需求、解难题。 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供图
心系疏解:让疏解单位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一定要为疏解企业服务好!”这朴素的心声,引导雄安干部下沉到一线。服务疏解单位,不仅要解决眼前事,更要着眼长远,让疏解单位和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雄安集团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对接全球AI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时,敏锐捕捉到其在资金、业务、人才、办公等多方面的疑虑。他们主动赴京拜访,会同科学园管委会、城市发展公司、雄安中关村科技园等相关单位创新构建“服务、资本、场景”赋能机制:通过服务赋能提供政策、空间、生活一站式支持;通过场景赋能将新区规划与企业需求结合,提供应用场景;通过资本赋能联动创投机构提供资金和上市通道支持。最终,雄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1亿元,梅卡曼德总部成功落户雄安中关村科技园。
服务更在细微处见温度。疏解单位入驻后,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新诉求浮现。雄安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开展“疏解服务到家”活动,将诉办座谈会、健康讲座、免费义诊、文旅咨询搬进企业。针对疏解单位提出的保障房对接、子女入学、优化消费券等13项诉求,职能部门现场回应,会后迅速建立清单销号机制,10项诉求快速办结,其余取得实质进展。
党建引领汇聚服务合力。新区企事业和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召开高质量党建服务疏解发展座谈会,50余家单位参加,疏解单位提出的31条需求被照单全收。目前均已办结。在启动区、东西轴线、第五组团等重点片区,建立政企联合党委和项目一线党支部,推动新区建设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从送政策上门到资本赋能,从创新环评到保障安居,雄安干部用脚步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用行动诠释着承诺。
疏解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国星网总部迁驻、大批央企子公司和市场化项目落地……当干部进一步沉下去,发展质量便会更高更好。(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见习记者 郝金钰)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