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任何社会制度下,再生产都不仅包括社会产品的再生产,而且包括一定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前面已经讲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意味着两个敌对阶级不断的再生产,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不断的再生产,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长起来的生产力必然要和束缚着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要求消灭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代之以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摆脱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一切不可调和的矛盾。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因而,大力地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极重要的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完全不同,它不是在一些自发地发生作用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是在国家自觉地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内容。
我们知道,无产阶级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开始时,实行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国有化,从而推翻了资本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但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确立以后,在过渡时期中还存在着过去遗留下来的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说,过渡时期的经济是多成分的。所以,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特征,就是要在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中,依照“谁战胜谁”的原则展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把多成分经济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部门,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迅速发展以重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保证社会主义工业战胜资本主义工业。所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不仅能使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大大地增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不断缩减直至消灭,而且能有力地支持社会主义商业和社会主义农业,为消灭商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造成物质基础。此外,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工人阶级必然会更加强大,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和工农联盟必然会更加巩固,这对于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也有极重大的意义。
为了把多成分经济变成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同时也为了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就必须改造经常自发地产生着资本主义的小商品经济。这主要是指通过农业集体化把个体农民联合到集体农庄当中去,其次是指通过手工业合作化把个体手工业者联合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当中去,生产资料的集体农庄和合作社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之一。
因此,通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尖锐的斗争,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取得胜利,这就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内容。
社会主义经济形式成为唯一的经济形式,意味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成。在这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合生产的社会性,它不仅使社会主义的生产摆脱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而且成了决定生产力进一步强大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私有和人剥削人的可能被消灭了,不利于劳动人民的产品分配形式也被消灭了,所以,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必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巩固,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同志互助关系日益紧密,劳动人民的物质福利日益提高。
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内容就是:(1)表现为国家形式和合作社集体农庄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再生产;(2)工作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同志合作和社会主义互助关系的再生产;(3)工作者在按照每个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消费品方面的相互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日益巩固和完善,并且适应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而被逐渐改造成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实现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逐步过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