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点、发展趋势等的思想理论。
垄断资本主义又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所谓垄断即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控制某些产业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和其他垄断手段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的形成是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由竞争引起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大资本战胜小资本,生产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的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同时,垄断也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9世纪末,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加强,加速了资本的合并和股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垄断思想,他们对资本主义国有化及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垄断的思想,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后来他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的报告及决议、《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国家与革命》及《论修改党纲》等著作中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形成了系统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的高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 “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随着私人垄断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另一方面却是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同时,私人垄断无序的竞争又造成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资本不得不借助于国家政权化解矛盾和危机,于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和调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一方面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又使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因而进一步深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管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垄断组织要求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绝不是为了造福于消费者,也不是为了分一些利润给国家。他们是在利用国家这个工具来保证其能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从而更好地为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取得了一系列新发展,尽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推行了私有化的政策,但是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并未减弱。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是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是我们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