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沧源:边境村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1 22:07:45

  位于“两国两市五乡(镇)”交界处的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单甲乡,有着17.663公里的边境线,是临沧市290公里边境线上的“最后一哨”。在这里,产业兴旺的号角嘹亮,边防稳固的屏障坚实,文化旅游的活力涌动,一幅边境振兴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我家祖祖辈辈都在种茶。”沧源县单甲乡单甲村撒瓦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的陈尼块凭借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在村里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了46户茶农加入。如今,合作社的茶地面积已扩展至1008亩,加工包装后的茶叶远销广东、山东、重庆等地,年销售额约168万元,带动乡亲们一同在茶香中收获财富。

  在单甲乡,像陈尼块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许多。退伍返乡的肖学军,敏锐地发现家乡土地上生长的野生中草药蕴藏着商机。他率先尝试种植滇黄精、滇重楼,又试种草血竭,如今中草药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为当地特色种植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只有看准市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让产业形成规模气候,真正带动群众增收。”单甲乡党委副书记李世民说。

  近年来,单甲乡立足土地资源禀赋和高山冷凉气候特点,统筹规划“千亩茶、千亩菜、千亩药、千箱蜂、千头牛”的“五千”特色产业,形成了“产业结构样样好、特色产品季季卖、农民农事天天忙、群众收入稳稳增”的良好发展态势。2025年上半年,全乡实现经济效益2600余万元,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乡亲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群众的幸福生活,既离不开产业的兴旺,更离不开边境的稳定。在单甲乡,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月亮之家巡防队”。这支由单甲边境派出所民警与当地村民共同组建的巡防队,利用茶余饭后、月亮升起的闲暇时间,走村入户调解纠纷、开展普法宣传,确保问题一线发现、矛盾一线化解、工作一线落实,全力保障辖区的安全稳定。

  这是单甲乡“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稳边固防的生动缩影。该乡推行“党员带妇女组织、带共青团组织、带民兵组织、带片区民警、带自治组织”的“五带”治理模式,统筹驻地军警、联防队、界务员、护边员、护林员、党员群众等力量开展巡边护边工作,构建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铜墙铁壁。

  边境稳了,村寨美了,文化的魅力也愈发凸显。拥有500多年历史、沿边现存体量最大的中国传统村落——月亮古寨,正逐渐走进世人视野。作为《月亮升起来》的创作地、《阿佤人民唱新歌》的采风地,这座古朴的村寨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韵味,吸引着八方来客。

  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当地规划打造“月亮古寨”、月亮湖、岛里田园综合体三个片区,并以嘎多月亮古寨为起点,串联173界桩、碧丽源茶园、龙乃村、国门新村,构建起最美边境环游路线。游客可打卡219国道,体验党员领办的农家乐、党群先锋超市,入住特色民宿,参与直播带货,在这座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村落观光、山水运动、康养休闲、生态采摘、农家特色体验于一体的边境旅游村寨中,感受独特的边境风情。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让边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也让单甲乡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云南网通讯员 窦海蓉 马其林 刘金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