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云南大关:“小岗位”汇聚乡村发展“大能量”

发布时间:2025-08-11 22:07:44

  在昭通市大关县的乡村,一个个看似平凡的公益性“小岗位”,正释放出撬动民生改善与乡村发展的“大能量”。它们扎根于山林间、村庄里,既为困境中的村民撑起一片晴空,也为乡村的生态守护、环境整治注入持久动力,成为连接民生温度与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纽带。

  每天上午,63岁的罗正万忙完地里的农活、把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老伴安顿妥当后,便拿起镰刀,去巡护自己负责的360余亩责任山林。作为大关县上高桥乡龙堡村大树子村民小组的护林员,这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在森林防火警戒期,我们每天11点上山,下午4点过山上没人了才回家。主要工作是防野外用火、偷砍乱伐,林业站通知的病虫害巡查也得随时盯着。”这份护林员工作,每月能为他带来800元收入。对这个要承担老伴每月700多元药费的家庭来说,“这份公益性岗位的工作,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一年9000多块,刚好解决了老伴的药钱这个大问题。”

  在大关县,像罗正万这样的护林员共有4479名。他们利用农闲巡山护林,每月能拿到666元到1000元不等的工资。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岗位”,不仅让农户在自家门口增加了收入,更成了青山绿水的“守护者”,360亩、500亩……无数个“罗正万”的脚步,织就了大关山林生态的“防护网”。

  同样因“小岗位”改变生活的,还有大关县悦乐镇里底村的刘昌平。青年时因车祸头部重伤丧失劳动力的他,和76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曾靠母亲养老金和两人的低保金生活。如今,作为村里的保洁员,他负责清理两个垃圾池和一个广场的卫生清扫,每月800元的收入让日子更有了底气。“能在家安心照顾母亲,还有稳定收入解决开销,踏实!”刘昌平的话里满是感激。

  在大关,像刘昌平这样的保洁员有2928名。他们或许因伤病、或许因家庭负担曾面临收入难题,而保洁员这份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更让乡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据统计,2025年大关县有8535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涵盖护林、保洁、护路、护河、治安巡逻等领域,一年发放工资总额达8180余万元。这些“小岗位”如点点星火,照亮了农户的生活,也温暖了乡村的肌理。

  “岗位由村委公告、个人申请,研判后公示录用。”大关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谭林梅介绍,日常监督指导由县级负责,乡镇、村委则承担考核和动态管理,“三级联动让岗位真正发挥作用”。

  从解决一户家庭的药费,到守护一片山林的葱郁;从让一个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到让整个村庄焕发洁净生机……这些遍布大关乡村的“小岗位”,正以最实在的方式,托举起民生的温度,汇聚成乡村治理与发展的“大能量”。

  云南网通讯员 彭明星 朱睿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