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翻倍背后的三重驱动力
1.营收与利润双增:结构性增长凸显韧性
2025年上半年,长青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4227.78万元,同比激增117.75%,扣非净利润增速更达90.28%。这一增长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与成本控制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2.海外市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引领”
公告显示,公司出口销售额突破10.87亿元,同比增长19.61%,占总营收比重超52%。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长青股份全球化布局的深度落地。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对美出口增长超100%。除此之外,长青股份2025年上半年新增海外农药登记证18项,其中欧盟EC 1272/2008认证产品达7个,打破国际巨头长期垄断。
3.产能释放:旧厂区焕发新生机
目前,公司沿江厂区腾退搬迁项目已完成调试,通过垂直化生产布局,单位面积产能提升40%;同时,公司对厂区也进行了绿色升级并进行了成本优化,新产线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65%,废水回用率提升至85%,获评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艺流程再造使吡虫啉原药单位成本下降12%,单吨能耗降低8%。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与提升,长青股份沿江厂区的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的52%提升至95%。
战略转型:募投项目变更背后的产业逻辑
1. 终止草铵膦项目:市场规律下的理性抉择
公告显示,长青股份此次对2019年可转债募投项目进行了重大调整。据公开资料显示,草铵膦价格已从2022年27万元/吨,暴跌至当前4.8万元/吨,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50%,且国内在建产能超20万吨,远超全球年需求量。长青股份通过战略止损,将原计划投资2.81亿元的草铵膦项目终止,从中释放出了1.2亿元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高潜力产品布局,这一举动折射出公司对行业周期的精准预判。
2.新投项目:抢占绿色农药制高点
长青股份此次新投项目则聚焦高成长性杀菌剂和杀虫剂领域,其中包括年产1000吨丙硫菌唑原药:全球第二大杀菌剂,2023年销售额13.28亿美元,具有低毒、广谱特性,预计达产后年净利润3016万元,且该原药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8.3%,2025年预计突破15亿美元,中国产能占比不足5%,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此外,长青股份另有年产4200吨拟除虫菊酯系列产品:全球第二大杀虫剂,2023年销售额16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至21亿美元,达产后年净利润2686万元,该产品在非洲蝗灾频发区需求激增,公司已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建立区域分销中心。新项目符合欧盟REACH法规,碳足迹较传统工艺降低22%,已获得国际可持续农业倡议组织(SAIN)认证,承载着公司向“绿色农药2.0”转型的战略野心,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公司在绿色农药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
一场农药行业的“供给侧革命”
长青股份的半年报不仅是财务数据的增长,更揭示了中国农药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深层变革。通过精准淘汰落后产能、重仓绿色技术、构建全球网络,公司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在粮食安全与碳中和的双重命题下,这场以“高效低毒”为标签的产业革命,或将为中国农化企业开辟一条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突围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