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到没有做什么事情的欲望?又或者当别人问起,你热爱什么的时候,你想不出一个答案。你当然也有愿意做的事情和向往的生活,但仿佛那些只是周围人告诉你的"好的生活",你本人是否觉得好倒没有那么重要了。因此你看似追求的生活,实则为人们口口相传的"幸福的生活"。因为只是看似追求,所以你也不会十分用力去向那个方向走,就好比人人都说有钱很幸福,你也这么对自己说,但是落到实操层面,你又没有在行动上真的去实践这个目标。
归根结底来说,你没有特别想要过的生活,因此保持着得过且过的状态,甚至面对生活时感到一种百无聊赖的压抑。幸亏人终有一死,否则这漫漫无期的灰暗何时是个头?你不想自杀,一方面是怕疼,另一方面死亡其实也不是你特别向往的事情。你原地站立,或者说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被外界的人云亦云和手边随机的因素所推动。以后的日子,除非发生重大的变故,你将始终被动的承受生活,并且不知道自己为何来这人世间一遭。
如果以上描述有80%符合你,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了你这样的人写的。本文并不特别针对某一个人,而是针对某一类人。其他的人当然也可以阅读,但是就不必过度代入自己了。
在我看来,除了一些病理性原因,比如说中重度抑郁症,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我上面描述的情况中,那极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主体性被剥夺了。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但是"我"并不能等于"主体性",还要看是什么状况中的"我"。因为"我"有的时候是作为主体存在,有的时候是作为客体存在,后者就是"客体性"的我。
当一个人被外界评价的时候,他就是作为客体被评价的。而当一个人评价外界的时候,他就是作为主体在评价他人他物。当我去看一朵花的时候,这看花的我,是在发挥主体性。当我被人看的时候,这个被看的我就成了客体对象。
再进一步说,作为客体对象的我并不一定非要依赖于他人的存在,比如说,当你反思你自己的时候,被反思的你也是客体的你。好比说你站在镜子面前,镜子中呈现的你就是客体性的你,而主体性的你在看客体性的你。
当一个人放大外界评价对自己的影响,并经常在事情发生后把问题归因于自己的不足,表现出过度反思自我的情况,这都是一种主体性被剥夺的体现。另外比如容貌焦虑群体,总是以外界的审美来审判自我,这也是一种主体性剥夺。这里顺面一提,男性在社会中普遍比女性更不在意自己的外貌,也是由于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他们的主体性比女性的主体性更强导致的。女性更多的是被放置在客体的位置上,经常作为被评价的对象,因此女性中出现容貌焦虑的比例更高。
相比于成年人来说,儿童和青少年经常生活在被外界评价的环境里,尤其是学生群体,一方面在学校里被老师频繁评价,另一方面在家庭里被父母频繁评价,这都会促进他们的客体性升高。客体性升高的结果就是被动性大于主动性,比如因为考试压力而学习,逐渐丧失自主的求知欲。学习被描述为一种"吃苦",是需要"勤奋"和"毅力"的刑罚。如果你说你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在这种环境里就难免被人看成在凡尔赛了。习惯于客体性的人很难相信有人是真诚的热爱学习的,如果有,可能是生活特别困窘需要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这种迫于生存压力而发动的努力,本质上说依然是客体性的,虽然它表现出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是由于恐惧,而不是由于热爱。一旦环境得到改善,这种恐惧丧失,学习就只会变成随手可弃的"敲门砖"。
所以话说回来,为什么被剥夺主体性的人会丧失对生活的热爱,因为热爱这个反馈机制很少被他接触。在他的过往人生经历中大量的经验都是恐惧带来的,恐惧就像一个皮鞭,不停的抽打他。长期如此就形成了思维定式,他不愿意动,除非被抽了一鞭子,也就是说环境给了他一巴掌。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什么生活是他向往的?可能就是没有鞭子的生活,比如说田园牧歌,逃离人群,远离竞争压力的社会,没有来自父母亲人的指责和评价,没有同龄人的攀比。当然,他也知道这不现实,所以只能停留在幻想中,想象有一天,他赚够了钱可以提早退休,然后归隐田园,或者买个自己的小房子,不受外界打扰的关门生活。
这种向往的背后只有一个字:累。
表面上看在追求与世无争的自由,本质上说是寻求解脱。谈不上热爱和追求,缺乏真正的主动性。因此也丧失了生命力。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拿回"主体性"?
既然你已经明白了主体性是怎样被夺走的,那么拿回它很显然就是反向操作。比如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喜欢的事情最好不是被动性的消费娱乐,更不能选择有害的成瘾事物。停止过度自我反思,不要共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行为,有事先指责他人。不要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明白每个人都更在意的是他们自己的形象,你并没有那么被人在意。从"被观察者"身份调转为"观察者"身份,去看别人,去评价别人,去指指点点,然后你可能就会会心一笑,明白别人的评价也不过如此。甚至可以学一学爹味发言,讲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没脸没皮的话,享受一下当个不完美的人的幼稚劲。以上,当然只是为了让你放松放松,从紧绷着的状态里解脱出来。
先跳出被他人点评的桎梏,再寻找自己真正想要去的方向。这个世界上很多看似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其实都不过是人云亦云的东西,它们可能既没有那么正确,也没有那么牢固。时光变迁,斗转星移,所有人为规定的东西都可能化为泡影,而个人只不过能在短暂的时空中存在一瞬。宇宙的真相等待你自己去揭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