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们知道,毛主席亲自制定的抗大教育方针,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抗大三周年纪念》)。抗大教育方针,实际上也是主席亲自指挥敌后抗日战争的总方针。主席指挥抗日战争的大量政治军事著作,都闪烁着抗大教育方针的光芒。主席的抗大教育方针,就像“主动性、计划性、灵活性”一样,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起引领、决定作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正确政治方向的外在体现、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正确政治方向能够长期贯彻的必要保障——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没有实施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机会;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会成为空话;没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必然打败仗甚至覆灭的军队也无法继续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席亲自制定的抗大教育方针,是他创建的军事辩证法科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发展。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革命的人民战争与统一战线
主席规定的政治方向,是发动人民战争的革命的政治方向。
针对国民党集团长期片面、脱离群众的错误抗战方针,毛主席指出:“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我们在抗战过程中的总方针》)。我军要想成功在敌后生存,也必须紧密依靠群众;我军想在敌后发展壮大,更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所以,毛主席和王稼祥同志指出:“1.估计今后华北形势的进展,冀中区域的中心任务是巩固现有武装部队,依靠群众力量,坚持长期游击战争。”(《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冀中区域的中心任务》)为了充分发动人民、开展最广泛的人民战争,毛主席、王稼祥同志、滕代远等致电山东方面时指出:“用军队掩护、协同地方党,广泛地组织地方武装,以便钳制敌人。逐步补充主力,使主力从地域性上解放出来,以便应付较大战斗。”(《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这就是主力军与地方武装的高度结合。主席深知,不仅要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而且要发展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这是指挥人民战争的枢纽。所以,主席指出:“要建立这样大的武装力量,没有政权是不行的。因此必须以坚决与逐步的计划,极力争取山东、豫东、皖北、苏北的大部政权归入我们与进步人士的手中。”(《毛泽东军事文集》:《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敌后有群众、有枪杆子、有政权,就有陷敌人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总体战、持久战。
国民党片面抗战、脱离群众,是其腐朽反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属性决定的。所以,实行人民战争,离不开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于是,主席、王稼祥同志等指出:“部队不断扩大,新的杂色部队被收编,可能有许多政治干部不是党员,如此将使八路军优良政治制度的传统难于保持,党的领导及其政策的执行更无保证。以后无论何项性质之部队,一经编入八路军建制,必须从中建立党的组织,其指导员、教导员及各级政治机关的主要工作者必须是党员,接受党的领导,否则宁缺毋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各级政治机关主要工作者必须是党员 》)“健全政治机关的工作,加强其与各支队的联系,明确军队的组织原则(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的又是中国人民的武装,不是统一战线的武装),一切最重要的干部,应当由党员充当。”(《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党的政治领导是人民战争的重要保障。
主席规定的政治方向,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孤立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方向。
为了维系抗日统一战线,主席指出:“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我们在抗战过程中的总方针》)主席坚持充分利用一切抗日力量——包括英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从而彻底孤立日本帝国主义。于是,主席致电彭德怀:“目前还不是全国下雨之时,在全国任务还是组织进步力量,力争中间阶层,击破大资产阶级的动摇与反动,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未丧失。”(《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目前形势与我之对策》)即使进行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自卫战争,主席也坚持始终强调抗日统一战争政治主张,从而有理、有利的瓦解敌人、孤立日寇及其走狗。所以,主席指出:“对河北与山西境内的任何军队,不论是中央军、晋绥军及石友三,如果他进攻八路地区,我应在自卫原则下,在有理有利条件下,坚决反抗并彻底消灭之......应公开普遍宣传‘从抗日阵线后面进攻的就是汉奸’‘打倒进攻八路军的汉奸’,‘打倒进攻决死队的汉奸’,‘打倒破坏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只有造成全体军民反汉奸、反进攻的热潮,并给实行进攻者以彻底打击,才能停止那些阴谋家、冒险家的诡计,才能分化他们内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在自卫原则下给进攻者以彻底打击》)“总的目的,在于打退反动进攻,扩大抗日势力,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目前华北华中的方针》)主席当时的方针,实际上就是“以抗日统一战线为纲”,进而从容不迫的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真面目,使其无地自容。
主席深知,我军实力越强大、国民党越忌惮我军,统一战线越难以破裂。于是,主席致电陈毅、项英等人,指出:“时局的发展充分证明,只有广大发展革命武装力量以与全国工作相配合,才能制止投降与反共,才能巩固统一战线,才能争取时局好转。”“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乃是你们最主要最主要的任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集中一切力量为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而斗争》)这就是毛式思维:以斗争求团结,以自身强大求统一战线!主席不仅坚持发展我军,而且坚持瓦解国民党反动军队。主席精准指出:“关于对待反共派俘虏问题,任何国内反共派向我进攻被我捕获之俘虏官兵、侦探人员、特务人员及叛徒分子,不论如何反动与罪大恶极,原则上一概不准杀害。这一政策是孤立与瓦解反共派的最好方法,应使全党全军从上至下有普遍深入的了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反共派俘虏官兵的处置办法》)就这样,每次反共的国民党,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武装力量上,根本吃亏的永远是他们自身,而不是共产党。有史以来,从上世纪至今,任何一位妄图攻击、贬低、丑化、矮化、淡化毛泽东的人,最终吃亏的,也无一不是他们自身,而永远不是毛泽东。
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主席也坚持团结抗日的宗教力量:“对于已编入八路军的过去佛教会的武装之工作,应加以研究。一般地说,应当同化它,把宗教的武装变成进步的武装,建立这些武装中的党的组织,但应慎重和有步骤,以免引起反叛。”(《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这就是构建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正确政治方向的体现
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革命力量,才会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国民党反动派及其领导下的反动军队,则沉浸于奢华的享受、对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屠杀、对群众劳动成果的疯狂掠夺之中。国共两党根本不同的阶级属性,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能在敌后生存并发展壮大,而国民党军队在敌后根本无法生存的根本原因。
主席指出:“支部不但是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的学校,而尤其应当成为连队的坚强堡垒。每个党员不仅是模范战士,而同时是非党群众的领导者。”(《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形成优良作风的重要保证。为了部队形成优良作风,主席提出了严格要求:“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要注意的,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尤其要注意。实行节约的结果,可以节省一大批不必要的和浪费性的支出,其数目可以达到几千万元。从事经济和财政业务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克服存在着的有些还是很严重的官僚主义,例如贪污现象,摆空架子无益的‘正规化’,文牍主义等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正是因为共产党是人民的军队、为了减轻人民的压力,才决定精兵简政、节约干革命,并严厉反对贪污腐败,从而形成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为了培养干部和军队的优良作风并减轻根据地的经济压力,主席要求干部和军队广泛参加生产运动。主席精准强调:“各级党政军机关学校一切领导人员都须学会领导群众生产的一全套本领。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一切未脱离生产的农村党员,应以发展生产为自己充当群众模范的条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干部参加劳动”甚至在建国后逐渐成为了毛主席预防党的腐化变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正是因为我军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的军队,所以我军坚持指战员平等、军民平等,并愿意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主席自豪地指出:“我们的军队必须在军民关系上、军政关系上、军党关系上、官兵关系上、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关系上、干部相互关系上,遵守正确的原则,决不可犯军阀主义的毛病。官长必须爱护士兵,不能不关心,不能采取肉刑;军队必须爱护人民,不能损害人民利益;军队必须尊重政府,尊重党,不能闹独立性。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历来是好的,现在也是好的,是全国军队中一支最好的军队。”(《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组织起来》)只有人民军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才可以拥有最优良的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入敌人的侧翼和后方,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战术
主席的战略、战役指导艺术专著——《论持久战》与《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是家喻户晓的。笔者这里主要呈现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指挥电报。这些简要、精悍、清晰的指挥电报,可以让我们充分的、直观的感受主席的战略指挥艺术。
主席坚持从敌人的侧翼、后方袭击敌人,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主席指出:“敌之主要进攻方向在武汉,对华北、西北则均暂时无法多顾及,给我们以放手发展游击战争并争取部分运动战的机会,我上月二十六日电已大略指出。”(《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在华北西北放手发展游击战争》)“望子华同志即率有力支队进击柳林西北地区,扰击敌之侧背,并破坏其后方交通。同时,陈、罗、周、甘亦应派就近部队兼程向该敌侧后相机予以打击,并积极破坏和截断其后方联络线,以配合我河西守备部队阻敌西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程子华率队进击柳林西北地区》)袭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趁敌人兵力空虚在敌后广泛袭击敌人、开展游击战争,这就是避实击虚、釜底抽薪的战略决策。我军迅速把握时机打入敌后,体现了高度灵活而迅猛的作战风格。正是在主席“打入敌人侧后方”的正确战略思想指导下,我军在敌后实现了大发展。
主席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坚持反对计较一城一地得失。1938年8月6日,主席指出:“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我们在抗战过程中的总方针》)。主席一方面强调了侧后袭击敌人的战略,另一方面也论述了“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强调必须灵活放弃根本受不住的地盘、反对与敌人打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阵地消耗战。蒋介石“堡垒对堡垒,集中对集中”那一套的代价,就是败仗连连、迅速丢失大量土地,不仅没有达到长期消耗敌人的目标,而且损失了大量抗日的有生力量。正是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主席强调“军事上在武器未改变前仍是与敌人无时间的不冒险亦不消极的长期游击战争”(《毛泽东军事文集》:《自卫方针应准备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八路军、新四军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主席坚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方针。根据实际情况,主席清晰规划者作战方向,例如,1938年11月10日,根据实际情况,主席和王稼祥同志指出:“现在安徽中部最便利我军活动,新四军可否派二个至三个营交张云逸同志率领过江。”(《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张云逸可率两三个营过江活动》)1942年7月6日,主席指出:“浙江战局不久将告一段落,日寇新的步骤现尚难断定,但你们须准备应付敌之“‘扫荡’。我们军队的任务不是向南发展,而是支持现有根据地,前已于复陈毅同志电中说明了。”(《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新四军的任务不是向南发展而是支持现有根据地》)为保证我军的行动符合实际情况,主席高度尊重前线将领的自主指挥权。所以,主席说:“具体计划由关到五台与聂彭依据实际情况商酌办理。”(《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冀中区域的中心任务》)主席特别认为——作战方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绝对不能被国民党的各种拙劣手段所迷惑。所以,主席指出:“判断在日寇此次打击下,国民党不能不向我讨好,国共地位将发生根本变化,我党在抗战中将日益占据领导地位。因此,我们的基本方针是团结对敌,是配合作战,但决不为国民党激将法所冲动,而是周密考虑情况,给以有计划的配合。”(《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团结对敌有计划地配合友军作战》)这就是对国民党的高度警惕与决策的高度实事求是。
主席坚持出其不意的攻打敌人的侧翼和后方、在敌人空虚的后方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并坚持不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不计一城一地得失,同时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作战方针、为保证彻底的实事求是而高度尊重前线将领的自主指挥权,显示了他高度灵活机动的炉火纯青的军事指挥艺术,与不了解实际情况还非要下死命令、过分干预前线指挥、极端重视一城一地得失的战争指挥者们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