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张志坤:“九三”胜利阅兵,捍卫世界和平

发布时间:2025-08-08 12:17:04

隆重宏大的“九三”胜利大阅兵不久之后就要在神圣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这是一场全世界瞩目的盛大典礼,对于这场典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和基调,对此不妨一抒己见。

即将举行这场浩大阅兵的总体背景,是全球和平发展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仅仅2025年年初至今,世界已经发生了三场较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即印巴战争,美以伊战争和柬泰冲突),加上持续进行的俄乌战争、巴以战争,人们已经在短时间内见证了五场以上的战事。如此密集的战争事例彰显出当今世界的严峻现实,充分演绎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烈度与强度,也充分展示人类社会走进“新战国时代”的突出特征(有关“新战国时代”的说法,请参阅笔者文章《全球“新战国格局”与中国战略选择》)。这一切都告诉人们,全球和平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人类世界已经走到了新的和平与战争的历史性十字路口,濒临空前重大的历史关头。

在这样的挑战之下,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吗?

应该说,热爱和平、珍惜和平这样一种思想感情值得充分肯定,但是,这种感情充其量只能算作是良好的愿望,这样的愿望在符合实际、条件比较具备的时候还可能靠谱,而在不符合实际、条件并不具备的时候,难免就要沦为空想与妄想了。中国人民在这方面有深刻的历史教训,那就是每当中国人民十分需要和平、空前热爱和平的时候,战争往往就不期然地从天而降,砸到中国人民的头上。

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多种形式的战乱正在全球发展蔓延,在向着和平的人们做危险的逼近,以至于现如今能够高枕而卧、可无忧战争袭扰与破坏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譬如印巴交界地区的居民,也譬如柬泰境界地带的百姓,他们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会突然间祸从天降,骤然间遭受一场可怕兵燹的残酷蹂躏。

中国目前的处境也值得警惕。一是战火和冲突正在周边危险地徘徊,譬如西南边陲外发生了同中国密切相关的印巴战争,紧邻中国的缅甸国土上战火时断时续,炮弹也曾打到中国境内,现如今同中国都相当友好的柬泰两国也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把中国夹在其中左右为难等等,这些战争都不同程度地同中国相关联;二是跃跃欲试想对中国下手的潜在敌人虎视眈眈,其中有叫嚷“今夜就开战”的霸权帝国,有引进美国中导的日本、南朝鲜,还有甘当走狗远道而来的英国、加南大、澳大利亚,还有为虎作伥的菲律宾,等等,可以说正有一群恶狗在对着中国狂吠;三是周边潜在的爆发点较多,南海岛礁、台湾岛、钓鱼岛、朝鲜半岛,甚至连偏僻的南千岛群岛等,都随时可能擦出火花、爆发冲突,直至引发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四是看不见硝烟的隐形战争已经打得如火如荼,霸权帝国已经对中国发动了经济战争、网络战争、情报战争和意识形态战争,为此中国正在奋起抗击反击,中美两国之间事实上已经进入间接战争状态,其情景比之美俄之间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述种种,无不有力证明,当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和平,不过就是表面上的和平,不但相当脆弱,而且还缺少相应的基础与必须的力量支撑,总体形势可以说是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发生和平与战争之间的转折突变,所谓“忘战必危”警言名句,应用到当下应该说十分贴切,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完全不够,还必须要强有力地捍卫和平。也就是说,在全力以赴发展壮大和平力量的同时,还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展现这种力量,展现相应的决心、勇气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以此形成强大的威慑,这应该成为此次“九三”胜利大阅兵的基调。

“九三”胜利阅兵的意义,就在于唤醒人们和鼓舞人们捍卫和平的斗争精神,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理性的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捍卫和平斗争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第一,和平力量与反和平势力的较量,今后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现如今人类世界的和平之所以变得岌岌可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种破坏和平、反和平的势力空前猖獗,尤其是以霸权帝国为代表的侵略扩张阵营咄咄逼人。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从学科教条出发,对于形势的估计,总习惯性地强调和平力量大于非和平力量。应该说,这一观点在理论逻辑和终极意义上无疑很正确,但必须因时因地做具体的分析。就以现如今世界的实际情况而论,目前则很难说和平力量压倒战争力量,事实上也不是那么回事。实际的情况是,反和平的力量得到有效的激发,譬如以色列空前猖狂的现实,而和平的力量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整合,更没有很好地协作起来。可以说,在东风西风谁压倒谁的问题上,现如今是西风压倒东风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

但是,正义的力量不可战胜。全世界人民反对和平、捍卫和平的斗争一定会从目前的低潮走出来,将逐渐走向发展壮大,直至压倒侵略战争势力。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艰苦的奋斗牺牲,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基于这样的战略理性,可以判定,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和平力量与反和平势力激烈较量的时期,并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第二,为了捍卫和平,该打的仗一定要打

捍卫和平,是不是靠威慑就能震慑侵略扩张势力,使之不敢轻举妄动或者自生自灭呢?

有人惯于引用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古训,以此当教条加以运用,以为搞点现代化武器展览,举办声势浩大的阅兵以及进行贴近实战的演习就可以达成“屈人之兵”的效果了。

笔者以为,这完全是一知半解的书生之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案例是楚汉相争之际李左车献给韩信的计策,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重温一下李左车有关先声而后夺人降服燕国的故事,就知道该怎样正确建立和使用威慑力量了。简单地说,没有当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战斗,就没有后来中国在印度支那问题上的强大威慑。

现如今也是这样,现如今中国通过抗美援朝以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所建立起来的战略威慑依然还有一定效应,这是当年前辈英雄们留给我们的宝贵遗泽,但随着时光流逝,这份遗泽已因为年深日久而变得日益淡薄,而中国新的战略威慑并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来(有关这个问题,请参阅笔者2011年文章《建设中国的战略威慑能力刻不容缓》),以致于现如今差不多任谁都敢在中国头上动一动土,英法等西方国家动辄就飘洋过海到中国门前舞刀弄枪一番,就是很好的例证。

正因为这样,所以捍卫和平,该打的仗一定要坚决去打。伟人那句名言说得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把战争、威慑与和平的关系说透了。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刻意回避战争,该打的仗也不敢打、不能打,所产生的后患将不可估量。没有真枪实弹的战争威慑而只靠阅兵、演习之类,总体上效果十分有限,而且还越多越不管用。

第三,正确对待“战略机遇期”与“和平发展”的问题

曾几何时,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叙事中,“战略机遇期”与“和平发展”都是相当亮眼的高频词,“战略机遇期”十分难得,“和平发展”阳光灿烂,二者尽皆带给人们以无限遐想,很多人都完全没料到前面不远之处还将电闪雷鸣、暴风骤雨。笔者并非反对上述这些提法,只是想强调不能将其加以泛化、绝对化,同一切事情都依据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样,上述这两个东西也应该因时而变,所谓的持久和平以及和谐世界事实上并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仍然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有矛盾就要发生矛盾斗争,各种形式的斗争是解决矛盾最根本的手段,包括即将举行的“九三”胜利日大阅兵,这个举措其实也是战略斗争的一种手段和一个方式,而不是什么集体性的大娱乐。

因此,高喊热爱和平的人们,你们热爱和平的情感非常可贵,但这样的情感并不能换回各色战争贩子的良知与善心,也不足以唤醒人们和平的决心与勇气。热爱和平、珍惜和平,更需要坚决捍卫和平的实际行动。须知,和平从来都是打出来,这就是战争与和平关系的真实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