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美媒《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盛赞中国旅居,云南凭借气候适应性与可持续度假优势成为首选。其实,云南不仅是成年人旅居的向往之地,它亦是孩子欢乐的王国。暑期,带着孩子来22℃的云南旅居:清晨采菌,午间听蝉,傍晚看云,夜里观星;课堂延伸至山间、田埂、文化馆,课本是会呼吸的野花,老师是讲着神话的山风;孩子们放下书包,在天地间撒欢奔跑,把彩虹装进玻璃瓶,把山歌刻进童年……
即日起,跟随小编一起看“带着娃到22℃的云南旅居”系列内容,带您感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避暑旅居与亲子之乐。
云南不仅是清凉的避暑天堂
更是孩子们暑期研学的理想坐标
在这里
知识跃出纸面
化作森林的呼吸、化石的密语、民族的歌谣
……
这里拥有独特的生态与人文资源
铸就了独一无二的
沉浸式课堂
暑期到云南旅居
可顺便带孩子开启一段
收获智慧、启迪心灵的
研学之旅
夏日的玉溪,温润如玉。抚仙湖的风一吹,热意“嗖”地一下全跑没影了。在湖边民宿小住,湖水拍岸的声音像轻柔摇篮曲。在这样美好的环境里,带着孩子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研学,是美事一桩。
夕阳下的“S弯”公路。沈阳 摄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穿梭在“生命大爆发”“生命大演化”“生物多样性”等展区,近距离观察那些沉睡了数亿年的化石标本;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通过4D影院穿越回寒武纪的海洋,目睹生命大爆发的波澜壮阔……
孩子们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参观。柳超贤 摄
遥想未来的某一天,当孩子在生物课堂学到寒武纪时,肯定会想起这段“化石大寻宝”的经历。一颗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也许就是在此刻埋下的,伴随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长。
在丽江束河古镇,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推开窗户,巍峨的玉龙雪山屹立在眼前,让人神清气爽。漫步于青石板路上,看小桥流水人家的浪漫,时光仿佛被放慢了。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建筑、多彩的民俗……成了小朋友们体验研学文化的最佳载体。
坐在束河古镇小憩,看特色的民居和湖面相映成趣。图源:“文旅古城”微信公众号
在这里,孩子们能学习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老师化身“密码破译官”,教他们认识这些古老的符号,再用东巴纸,教孩子写下名字,他们就立刻拥有了“千年不褪色签名”;在这里,孩子们还将化身“小小艺术家”,戴上护目镜,把彩色宝石粉倒进小锅,掐丝、点蓝,制作属于自己的珐琅画;在大研纳西古乐会,老爷爷们拿出“千年乐器”,孩子们闭上眼睛,音符像小精灵跳进孩子们的耳朵,小脑袋里即刻搭建起一座“文明城堡”……
东巴纸坊。图源:“文旅古城”微信公众号
当孩子在古镇打卡完成所有“任务”,他们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丽江小小文化守护者”!
昭通威信不仅是避暑纳凉的旅居地,还藏着众多“红色宝藏”,要是带着一家人在这里小住,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旅居体验。
孩子们在花房子会议会址参观。图源:新华社
走进老茶馆,喝上一壶茶,铜壶的壶嘴弯得像月牙,泡茶时“咕嘟咕嘟”响,解压又惬意;街口的小吃摊则让人迈不开腿,油糕饵块炸得金黄,好吃到直跺脚。晚上,老乡家的火塘可热闹了,铜锅里煮着洋芋,大家围着火星子拍手转圈,连投在墙上的影子都是快乐的。
孩子们体验编织草鞋。图源:新华社
当然,快乐的事还有带着孩子们一起开展红色研学。这里的研学旅程把扎西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标语馆、红军烈士陵园等串成了一条线,以旧址遗迹为“教室”,以文物史料为“教材”,让孩子们一次把那段历史了解得明明白白!
孩子们在花房子会议会址参加红色研学活动。图源:新华社
在红色研学实践基地,孩子们能学习编制红军草鞋、制作“红色”蜡染,细细染制印有“扎西会议”印记的布面,在实践互动中重温红色革命历史;在重走长征路中,孩子们踩过蜿蜒小径,踏过碎石陡坡,爬上山顶瞭望,将历史学习、团队协作与体能训练融入每一步;当孩子们走到此次红色研学的终点扎西会议会址,“乌蒙磅礴走泥丸”的吟诵声在山间响起。孩子们的背影与历史交叠,吟诵随山风漫荡,是这场跨越时空对话最动人的注脚。
这个夏天
即刻出发,旅居云南
尽情感受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清凉夏日诗篇
统筹:浦美玲
策划:包涛 杨昊 沐旭
资料:玉溪市委宣传部 丽江市委宣传部 昭通市委宣传部
通讯员:秦茜 和众学 保进
撰文\编辑:陈皓
部分图片由AI辅助生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