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郝贵生 | 从一张照片谈两种根本对立的审美观——再评“江南研究院”对昆仑策的恶毒攻击

发布时间:2025-08-04 16:16:00

笔者7月27日发表一篇批驳署名“江南研究院”恶毒攻击“昆仑策网站”的一篇短文和照片《昆仑策网站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和共产党的先锋战士》,从四个方面批驳了“江南研究院”等某些人恶毒攻击昆仑策网站的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本来面目。文章在多家网站发表后,总感觉意犹未尽。今从一个新的视角再谈这一问题。

上篇文章已经指出,作者用一个字即“穷”概括毛泽东时代的本质特征,如作者所说,那是一个“前胸贴后背的贫困时代”。而对“改革开放”时代用一个“富”字高度概括,且如一张照片说明之。如作者所说:“昆仑策的研究员们不妨仔细瞧瞧下图中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有这样的体格,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能吃好。”这就是一张半裸体的“六位大腹便便的壮汉”吃饭后残桌旁的所谓“合影照”。作者认为,这张照片表明“改革开放”好得很!六位壮汉的“身材魁梧虎背熊腰”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拙文认为,这恰恰表明了对毛泽东时代和改革开放的根本对立的心态和立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审美观。但从审美观角度评价之原文却没有展开。今从美学角度再谈“江南研究院”等某些人的本质面目。

大家知道,美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美学现象自古就有,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追求美,如原始人脖子上戴的项链。当今社会更是如此。不仅电影、电视剧、广告、家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的摄影、绘画、模特大赛等实质都是对美的追求的集中表现。各个旅游点,游客们在美丽的景点面前留下靓丽的倩影,更是对生活中美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实质也是对幸福的追求,对生活的享受。一个进步、发展、健康、和谐的社会,确实应该倡导对美的追求,也是对幸福和生活质量的追求。

但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美的对立面是丑,生活中一些人所谓的追求“美”,实质追求的是丑。那么美和丑的对立实质是什么?为什么社会生活中同一事物有的人认为是美,也有人认为是丑的?为什么有人外在形象是丑的,但内在心灵却是美的?如大家所熟悉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敲钟人卡西莫多。其原因就在于对美的本质认识不同。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大课题,不是本文所能讲清楚的。本文这里只是从美丑的对立角度也就是从美的理论角度谈谈“江南研究院”的这幅照片究竟是美?还是丑?作者竭力炫耀这幅照片“赤身裸体”“身体魁梧、虎背熊腰”,显然认为它是“美的”,且把它作为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极其伟大的成就加以炫耀。

美——实质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认识、感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矛盾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就是指社会的人,包括个人与群体。客体包括自然界和各种社会现象。社会生活中的人及其活动作为感觉、认识和评价的对象都是客体。从哲学角度认识主体与客体关系有三种;一是“真”的关系即认识主体能否认识客体的本来面目及其本质。二是“善”的关系即认识主体从自身的需要、利益出发对客体的有用性、意义性、价值性的认识。三就是“美”的关系,即主体接触客体之后,客体是否能够引发主体自身精神上的愉悦感、快乐感。能够引发主体精神上的愉悦感、快乐感的就认为客体是“美”的,反之就是不美或是“丑”。什么样的事物引发主体的愉悦感,快乐感的?一般人理解,就是外部事物自身的外在形象各个因素的协调、匀称、秩序等特征。如人的漂亮、人的美就在于人的五官之间的比例的匀称、协调。而鼻子特大、嘴巴特大、眼睛特小等,人们就不认为是美,而是丑。一个人穿戴破旧、邋遢也不感到是美,而是丑,而穿戴整齐、干净、新颖、新奇、颜色协调等给普通人的视觉就是美。这种对美的认识古今中外都非常普遍。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人的美与丑的认识绝大多数都是这种观念。

主体与客体的真、善、美这三种关系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但三者也有内在联系。一个事物从外在现象上看,是协调、匀称,给人的感觉是美的,如大美人、美女、美男子,但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当从“真”和“善”的角度认识人,了解到这个人是一个做过坏事、危害过社会和他人的“坏”人。他的外在形象再“美”也绝对不会感觉到这个人的真正的内在美,且感到丑陋、憎恶。《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外表装扮成一个乡间年轻漂亮的美女,由此引发唐僧和猪八戒、沙和尚的美感和同情。但在孙悟空火眼金睛面前,却是一个极其丑陋的白骨精。这就是由“真假”引发的对“美丑”的认识。《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个敲钟人卡西莫多,外在形象确实是丑的,不容置疑疑。但卡西莫多因爱丝梅拉达在行刑台上给了他一口水喝而爱上了她,一直默默守护,曾为了爱丝梅拉达冒着生命危险去打碎屋顶上的雕像。后来爱丝梅拉达被处死时卡西莫多欲竭力相救。所以从“善恶”角度他是个好人,因此在读者眼里,他就是一个“美人”,即心灵的美。毛泽东时代流传着一张陈永贵的头戴白毛巾,脸上布满皱纹、红光满面的照片,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眼里,这绝对不是一张“美”照,因为他们永远是站在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立场上,他们既看不到这张照片的外在的形象的美,更看不到一个创造历史功绩的老农民内在的心灵上的美。但在毛泽东时代的绝大多数劳动者及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眼里,这确实是一张代表那个时代的英雄的“美”的代表作。现实生活中,人们也确实经常在聚餐后合照留影。但聚餐留影都是有具体内容的,且合影留照的人们大都穿戴整齐、整洁、自然、五官端正,虽然照片中也留有残羹剩饭,但绝对不能否认这是能够给人们愉悦、快乐的“美”的照片。如2018年笔者上山下乡50周年,集体户同学为庆祝聚餐,后合影留念。照片中的每个人都精神饱满、笑逐颜开、举杯欢庆。这绝对是一张既有外在的形象美也有内在心灵的美、内涵丰富的“美”照片。(附图)

当代生活中这种现象太多太多了。因此谈论一个事物的美与丑,既要从事物、现象的外在的匀称、协调、秩序认识美,还要从事物的内在本质,从美的认识主体即自身的立场、是非观念等主观因素认识美的本质。外在的形象的美与内在的心灵的美有时是对立的,有时是统一的。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回到我们今天评论的这张“六位大便腹腹”的照片上。笔者依照上述笔者阐发的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评论这张照片。两点结论:

一是从外在的形象、现象的角度上看,它绝对是一张“丑”照片。因为从外在形象上看,美的图面不仅应该是协调、匀称,而且图中的人物健康、整洁、穿戴整齐。但该照片看,一是穿戴不整齐。社会上任何聚会餐桌上都没有如此赤裸上身的人。二是六位所谓壮汉绝对不是运动员那种肌肉发达、身体健壮、精神饱满、昂扬向上、追求高目标的人,而是全靠胡吃海塞、肚囊鼓鼓的病态之人。三是从头部形态上看,要么是嘴上叼着烟卷,手上拿着烟卷,要么是脑袋木瓜呆滞、眼睛紧闭、歪瓜裂枣。不仅所有美学理论的专业工作者,就是任何一个普通百姓都绝对不会承认这张照片的“美”感来。如果谁硬要说它是“美”照片,老百姓不骂他是“神经病”“疯子”才怪呢?

二是从社会意识上的“心灵美”“内在美”的角度看,它更不是一张“美”照片,而是一张丑陋得不能再丑陋的“丑”照片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它歪曲了社会的本质和本来面目。如果这只是几个狐朋狗友、酒肉朋友聚餐后自己给自己找乐拍的照片,没有任何外传。那么其他任何人无权评价美丑和干涉之。问题是作者把这张照片公布在网上作为改革开放的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炫耀之、吹捧之。这就不是孤零零的个别照片了,它已经赋予社会的内涵了。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正视和承认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的经济成就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反映这种成就和物质社会水平提高的内容太多太多了。如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几千个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村庄,在工业、农业、铁路、航天、军事、科技各个领域的劳动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特别是获全国劳动英雄模范奖章的云南女子中学校长张玉梅。为什么不能用摄影照片反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成就呢?从个人外在形象看,张玉梅同志并不是“美人胚”,但她的心灵、行为确实是当代社会最美的人物之一。“江南研究院”这位作者却把社会生活中最丑陋的一个角落夸张、放大、炫耀、吹捧,难道不是比丑陋更丑陋的照片吗?二是作者炫耀、吹捧该照片已经不是把照片中的现象当作个别,而是一般、普遍、共性。实际是把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金钱的无限追求、大吃大喝、挥霍浪费、穷奢极欲、住豪宅、开豪车等当作生活中的唯一或主要追求目标。人们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无可非议。古人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两条路:一条是靠自己的劳动,靠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正道、正义之路。二就是靠占有和剥削他人的劳动,以牺牲他人的劳动实现个人的发财致富。那种无限追求金钱、地位、财富、挥霍浪费、穷奢极欲者都是靠的后者,是歪门邪道。“私有化、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鼓励的绝对不是劳动致富,而是歪门邪道致富。道理很简单,因为任何劳动离不开生产资料。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仅仅依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且不被剥削而能够达到致富的目的吗?当代中国那些许家印式的大批大批的暴发户、暴富者、数十数百万的已经被揭露或没有被揭露的党政军特权腐败者不就是依靠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特有的异化的权力发财致富的吗?固然。作者照片中的六位大腹便便的具体人笔者并不了解他们究竟是不是暴富者或者是腐败官员。但这张照片反映出来的炫耀大吃大喝的“一般”现象就绝对不是流大汗出大力的靠勤劳致富的普通劳动者。一个照片去反映社会生活中“暴富者”“腐败者”的奢侈腐朽生活能够是“美”照片吗?能够不是“丑陋”照片吗?

为什么“江南研究院”等个别人不懂得“美”与“丑”的根本对立,并把如此丑陋的照片加以炫耀,且作为攻击昆仑策网站,实则攻击毛泽东时代、攻击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思想工具呢?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人的错误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就是其立场彻头彻尾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对立面及少数人的立场上,由此导致扭曲、片面、丑陋的审美观。

2025年8月4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