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一线传真】青海民和县人民法院:以调止纷圆满化解38起劳务合同纠纷

发布时间:2025-07-31 08:11:51

原标题:【一线传真】青海民和县人民法院:以调止纷圆满化解38起劳务合同纠纷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窗明几净的调解室里,一缕缕阳光透过窗户洒照进来,让窗台上的几盆绿植更显勃勃生机。请双方当事人一一落座之后,再为他们倒上一杯清茶,聊几句家长里短,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也逐渐平复下来。近日,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下设的人民调解中心,38起劳务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完成调解,实现了以调止纷。

在民和县人民法院办案法官马学元和调解中心李全海、叶峰霄、白耀先3位调解员的带动下,双方当事人放下对抗心理,以喝茶聊天的方式说起了案件的原委。

冶某某某等38人受雇于冶某某,参与民和县核桃庄乡安家村田园综合体工程的建设。当时双方虽以口头约定劳务报酬,但在今年1月18日工程竣工结算后,矛盾悄然滋生。

经核算,冶某某确认尚欠冶某某某等38人劳务工资853961元。此后,冶某某某等38人多次催讨,冶某某虽曾于今年5月底前口头承诺结清欠款,却始终未能兑现。无奈之下,冶某某某等38人于今年7月11日向民和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坚定地要求冶某某支付拖欠工资并承担诉讼费用,一场劳务薪资争议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案件受理后,民和县人民法院本着尽最大努力减轻当事人诉累的初衷,迅速启动简易程序,将这38件劳务合同系列案件委派至民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下设的人民调解中心办理。”马学元说,接受案件后,我们坚持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深入剖析案情,精准梳理双方诉求,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用心推进案件调解。

调解过程中,马学元和调解员凭借专业高效的调解方式,通过以案说理、循循善诱,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思路,把问题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并适当提出调解建议,让当事人在轻松的氛围里调解矛盾、打开心结,最后握手言和。冶某某坦诚认可冶某某某等38人所述事实,展现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主动提出2025年10月31日前支付426980.5元、2026年5月31日前付清剩余426980.5元的分期支付工资方案,同时承诺给付7228元案件受理费。

最终,在马学元及调解员的耐心斡旋与释法明理下,双方当事人放下分歧,从互信互谅的角度出发,达成调解协议。首先,冶某某将严格按照约定,分两期向冶某某某等38人支付劳务工资共计853961元。若第一期(2025年10月31日前)付款未能按时履行,剩余款项将全部视为到期,冶某某某等38人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全部金额,以保障自身权益。其次,案件受理费7228元由冶某某全额承担,确保诉讼程序的费用问题妥善解决。

经民和县人民法院依法审查,确认上述调解协议符合法律规定后予以认可。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签收,即时生效。“此次案件的调解成功,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马学元告诉记者,通过调解不仅快速、有效地保障了冶某某某等38人的合法权益,让其劳有所得,也充分考虑了冶某某的实际支付能力,给予合理的履行期限,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而且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纠纷化解效率。同时,也为今后处理类似劳务合同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有助于引导当事人通过理性、平和的方式解决矛盾,切实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有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马学元表示,民和县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践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提升调解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贡献更多司法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田得乾 朱金福)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