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25日,自然科学基金委第417期双清论坛“碳基量子磁体的表面精准合成及其多域物态调控”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数学物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及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举办,论坛主席由苏州大学迟力峰、中山大学高松、同济大学杨金龙共同担任,论坛紧扣国家量子科技战略需求与科学前沿动态,聚焦碳基量子磁体的表面精准制备、多域物态表征及原型器件等核心议题,以开放包容的视野和创新思维,通过高水平学术交流,推动关键技术的原创突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探寻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出席论坛并讲话,副主任吴骊珠、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高瑞平出席论坛开幕式。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杨俊林主持开幕式。
窦贤康指出,碳基量子磁体作为量子科技领域的关键前沿,在分子电子学、量子自旋器件及高效量子计算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发展潜力,为构筑高速和低能耗信息存储、逻辑运算等碳基自旋电子学器件及其在未来量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期待通过本次论坛,凝练碳基量子磁体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促进相关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建议与资助策略,为我国量子科技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高松代表论坛主席致辞。他表示,碳基量子磁体以其独特的碳骨架拓扑结构和量子自旋关联,展现出弱自旋轨道耦合与优异量子相干性,成为探索量子纠缠、拓扑序及构建高抗干扰量子比特、传感器和可扩展量子器件的理想平台。希望通过跨学科交流,破解研究瓶颈,凝聚共识,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为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布局和资助政策提供科学建议。迟力峰介绍了本次论坛召开的科学背景、研讨内容以及预期目标,并作题为“碳基量子磁体的表面精准合成与调控”的大会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碳基量子磁体精准制备”“碳基量子磁体多域物态表征”“碳基量子磁体原型器件”3个议题,安排了2个大会报告、3个主题报告、3个专题报告和12个发言报告。与会专家深入研讨了碳基量子磁体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重大挑战,凝练出若干亟待解决的共性科学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通过精准的化学修饰、聚焦工程与衍生设计,可实现对磁交换作用及量子态的精确调控,显著延长电子自旋相干时间,使碳基量子磁体成为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载体。论坛还就如何通过表面物理化学实现高效量子态调控、在多参数耦合下实现量子态的稳定调控等前沿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助力我国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抢占战略先机提供了前瞻性政策建议。
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与政策局副局长/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姚玉鹏、数学物理科学部副主任倪培根、化学科学部副主任詹世革,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本次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