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鲁迅的漂泊地图——《鲁迅的门牌号》

发布时间:2025-07-27 12:18:58

  薛林荣先生新著《鲁迅的门号》,从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写起,以鲁迅先生在南京水师学堂、日本、北京、广州、上海的门牌号为线索。为鲁迅漂泊的一生绘制了一幅生动的地图。以这幅地图上的每一个点为中心,辐射鲁迅的生活史、写作史、心路史、战斗史等。读后,犹如追随鲁迅先生的足迹,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大潮中,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微观视觉下的鲁迅

  鲁迅著作、鲁迅日记、鲁迅回忆、鲁迅好友回忆、鲁迅邻居回忆、鲁迅研究者著作等浩如烟海,作者剪裁出那些幽默风趣、个性鲜明的材料,在鲁迅韧性战斗一生这一隐性线索的指引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鲁迅。

鲁迅爷爷的颜值 是靠脸吃饭的那种吗

  在上海居住时,鲁迅雇了一个叫王阿花的浙江保姆,得知他是被丈夫虐待后逃到上海谋生后,鲁迅鼎力相助。挡回了王阿花婆家的说情,并与婆家请来企图生擒王阿花的流氓对峙多日,后经过法律诉讼,并灵活地进行庭外调解,达成了离婚协议,并帮助王阿花垫付了赎身钱五十元。

  11月8日致章廷谦:“所谓忙者,因为又须准备吃官司也。月前雇一上虞女佣,乃被男人虐待,将被出售者,不料后来果有许多流氓,前来生擒,而俱为不佞所御退,于是女佣在内而不敢出,流氓在外面而不敢入者五天,上虞同乡会本为无赖所把持,出面索人,又为不佞所御退,近无后文,盖在协以谋我矣。”

  这件事情,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鲁迅《娜娜走后怎么办》。还可以解释他在上海潥阳路藏书室藏有大量马列著作和左翼杂志的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托冯雪峰向毛主席捎了一些金华火腿,很可惜过西安时被截留了。

  周海婴记述:“门开进去,一房间都是马列主义方面书籍,也有苏联的文艺理论之类和国内外左翼杂志,总之,满屋子都是这一类书籍。叔叔还讲:在回家的路上,你父亲问我家里是不是有马列主义书籍?我说有。他说怎么能放在家里!我说:‘书店里不是公开放在柜台上卖的吗?’他说:‘唉!书店里卖和家里有,是完全两回事,你怎么可以随便放在家里呢!’由此可见,鲁迅在笔战时,还要随时警惕敌人到家里搜查。”

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鲁迅故居

  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鲁迅还热情洋溢地给中共中央发出了一封贺电,祝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信中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毛主席说过,鲁迅的心与我是相通的。

  走近鲁迅、读懂鲁迅

  “学莫过于近其人”。作者与鲁迅不在同一个时代,因此要了解鲁迅,读懂鲁迅,走访鲁迅故居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家是我们的生处,也是我们的死所。”家,这个人生最重要的物质载体,自然蕴藏着人们的无数信息。

  “经过阿Q的土谷祠和龙师父的长庆寺,不远处便是鲁迅故居,这个位于绍兴解放路与中兴路之间的阔大街区就是鲁迅笔下‘未庄’的原版。”

  当作者置身于鲁迅不同时期所处的环境中时,他会设身处地去理解鲁迅,读懂鲁迅。

  这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最美妙也是最知名的环境描写,当我站在百草园的石井栏前喃喃地背诵上述内容时,看百草园的菜畦依旧碧绿,似乎还是鲁迅童年时的样子。

  作者寻访鲁迅故居北京砖塔胡同:2011年3月……一天午后无事,找到砖塔胡同鲁迅住过的院子,原门牌号61号现在变为84号,且老门牌早不见了……一个中年妇女很热心,她可能没学过文学,但她知道鲁迅在这个院子住过6个月,并且知道他写过四本书,还知道其中一篇叫《祝福》。

  作者寻访鲁迅故居厦门大学宿舍:厦门大学离海滩仅有五六十米,据说是全球最适宜谈恋爱的大学……我一直走在“集美楼”一楼的走廊里。又问了一个女生,她说,你走在外面,应该看到一个大牌子……

  作者探访上海大陆新村9号:我是当天参观鲁迅故居的最后一位游客,这里下午4时就停止检票,工作人员脸上已显出准备下班的迫不及待的表情。一位志愿者负责带我参观故居……这座供游人参观的三层私宅无法保留更多属于鲁迅的声色气息,但它无疑是离鲁迅本身最近最真实的一个物质场。

  在与鲁迅一个个真实的物质场接触的过程中,作者试图从中读懂鲁迅:先生辗转腾挪于风雨飘摇的旧上海,内心的惶惑与动荡外人无从知晓。

  被时代大潮推着走的鲁迅

  “一代文豪与广州的缘分终结了。这不是单纯的个人选择,而是时代风云和个人命运淘洗的必然结果。”

  这是作者对鲁迅离开广州到上海时的评论,对于鲁迅一生的漂泊地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鲁迅的青年时代,洋务运动有了初步的成果,但科举考试依然是“正路”,在水师学堂上学期间,鲁迅还回绍兴参加过一次县考。2025年,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走异路又是什么呢,逃异地又该如何定义呢。

  “入学的第一件事,是这位当监督的远房叔祖父周庆蕃把鲁迅的名字从周樟寿改为周树人。这是因为周家人不想背负‘将灵魂卖给鬼子’的奚落,怕给祖宗丢面子,于是不再使用新台门周氏‘寿’字辈的大名,改成了族谱里找不见的名字。远房叔祖父周庆蕃不愧是教汉文的,所起‘周树人’这个新名字很典雅,且有新意,字里字外既包含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又有时代新风。鲁迅是周家长子,鲁迅改了名字,二弟三弟后来也就‘从善如流’,分别把名字改为周作人和周建人。”

  水师学堂要读九年,毕业后也只能做军舰上的一个海军,鲁迅于是改到矿路学堂,学了一些数学、英语、德语、地质学等。1903年,鲁迅发表了中国最早的地质学论文——《中国地质略论》。鲁迅与顾琅合作的《中国矿产志》于1907年5月出版,清政府农工商部“通饬各省矿务议员、商务议员商会酌量购阅”。

  在日本弃医从文的事,就是众所周知的了。后回国,在绍兴一中学任教,辛亥革命为鲁迅创造了离开绍兴的机会,因绍兴的老熟人王金发提携,鲁迅到了浙江商会初级师范学堂当校长。后又得到许寿裳推荐,到南京教育部任职。三个月后的1912年5月,鲁迅随教育部迁往北平。北平岁月,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钱玄同与鲁迅在绍兴会馆槐树下的以铁屋子为类比的对话之后,一代文豪随之苒苒升起。

在北京这些地方 他们写出不朽名篇

  据大约是《延河边的文人们》这本书记载,鲁迅逝世时,一米八几的萧军跪在他的床前,哭声悲凉,叫鲁迅为父亲。

  鲁迅奋斗的一生,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奋斗。

  历史蹒跚地走到18世纪中叶,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中兴起,袁世凯多次上书废科举,虽拖到了19世纪初,但废科举也成了一种社会思潮。辛亥革命似乎还纠缠着旧时代的王冠。五·四运动一把火烧了赵家楼,仿佛是一个像征,呼唤着新的思潮、新的突破。

  鲁迅的一生,给当代青年一个很好的启示,愿当代青年都抛却冷气,找到可以集体奋斗的人们。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青年们,走异路,逃异地去吧,去开启新的集体奋斗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