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发来一篇文章,是讲西班牙的一个企业蒙德拉贡集团(以下简称蒙集团)的管理经验和有组织生产的。
这个蒙集团管理与生产似乎搞的很有序,朋友提出问题,如何看待?
这个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如何看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企业管理和生产问题。
谈一下个人看法,供交流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判断一个企业,乃至一个社会的好坏和性质,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从道德和法的角度看问题。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等批判资本的著作,并不是从道德角度或法律角度来批判资本的。当然,剥削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尤其是资本主义早期超经济的残酷剥削是马克思所批判的,但不是把资本家的道德做为批判的基础,看看《资本论》第一卷的结构就知道了。首先讲的是“商品和货币”,接着讲“货币转化为资本”,接着讲“绝对剩余价值”,接着讲“相对剩余价值”…… 可见,马克思是从生产关系,是从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是从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来批判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说,是从这个生产方式形成的社会制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的。
因此,只从一个企业是否讲道德来评判它是不是资本主义性质是不对的。如果看这个企业比较讲道德,对员工较好,就认为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是好企业,甚至是社会主义企业,那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发展
资本主义早期,企业管理基本都是老板独断,很多企业也是家族式的。美国早期的八大财团,大多是家族垄断。如洛克菲勒,杜邦,梅隆等财团,都是家族式的。企业的兴衰,取决于老板个人经验。
早期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十分野蛮和残酷的。看看恩格斯写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再看看卓别林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再看看夏衍写的《包身工》,其野蛮和残酷程度就可以知道了。
二十世纪后,垄断已经比较成熟,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化大生产加强,出现了托拉斯等企业垄断形式。如一个钢铁企业,可以从采矿到炼焦,再到炼铁炼钢,再到轧制钢材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靠老板个人经验管理是不行了。于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标志,出现了企业管理学。
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也是不断发展的。企业管理从“经济人”到“社会人”(梅奥的霍桑实验),从“X理论”到“Z理论”(大内的理论),从单纯管理到“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理论),从老板独断到“劳资恳谈会”“劳资协议会”(日本)等等,还创立企业文化,如团队精神等等。
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了一些世界知名的企业管理典型,如美国的福特管理,日本的丰田管理,松下、索尼管理等等。丰田管理还模仿“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让工人参与部分管理,一度被誉为管理大王。丰田汽车打败美国,占领世界市场最大份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率先创立“职工持股计划”,职工人人有股份,似乎职工都是企业主人了。德国的许多公司,每天只工作七小时,有的还一周休息三天。
所以,蒙集团并不是个例,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中国的一些企业,如胖东来,不是也搞所谓讲诚信,善待员工,服务顾客,员工分红吗?
三、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改进原因
第一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原因,这是主要原因。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不断的反抗,使资本家感到再用野蛮的压榨方式,遭到工人罢工等反抗,会对资本发展不利,所以为了缓和矛盾,不得不改进管理方式。
第二是由于社会的进步,野蛮剥削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谴责。
第三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影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人们向往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带来压力,所以资本主义企业也借鉴曾经的社会主义企业的一些做法。
第四是由于垄断企业竞争的需要。野蛮管理容易使劳动力流失,同时企业形象不好,使企业管理在竞争中产生改进的需求。
第五是由于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使企业有可能实现自动化管理。也由于生产力提高,剩余价值增多,使资本家有条件拿出一部分钱收买工人。
可以说,现在像夏衍写的《包身工》那样的野蛮压榨不多了。资产阶级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也学聪明了,采用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剥削。
以上所说的各种因素,不只是企业管理改进,也是西方搞福利社会的一些原因。当然,福利社会有着更深的历史原因。
四、关于职工持股计划
近几十年来,从美国一些企业中,推出了职工持股计划,在资本主义国家流行开来。中国的一些企业也效仿,让工人也获得一些企业股份。
资产阶级大力宣扬让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企业主人,这是欺骗。然而,中国左翼中的某大V也在宣扬这是公有制形式,这是替资产阶级麻痹和蒙蔽群众,完全暴露了他的改良主义面目。
职工持股计划似乎人人都是股东,但这不过是迷惑人的东西。
1、企业拿出少部分股份给工人,但是工人人数众多,都是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由于股份分散,所以每个工人拿到的很少,绝对不可能和资本家拿到的相比。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工人如果拿的股份接近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还当什么资本家?
2、稍懂公司法的人都知道,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而股东大会的参加者都是大股东,董事会也是由大股东选举的。股东大会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股一票,谁的股份多,谁最有发言权。一句话,权力是掌握在大股东手里的。职工所拿的那么一点股份,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股东,没有任何权力,仅仅是分那么一点红。什么人人是股东,人人是主人,纯粹是鬼话。那个讲这是公有制形式的左翼大V,更是胡说八道,自己不懂,还帮助资本家骗人。企图用职工持股实现公有制,不是改良主义又是什么?
3、职工持股,股份哪里来?还不是从工人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中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家不过是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来分给工人。再用职工持股的办法,让工人的血汗钱又回流到资本家手中,实际上是工人集体出资维护企业。
所谓的职工持股计划,是资本家显示劳资一致、劳资融合,麻痹工人的手段。
五、关于企业有组织有计划生产
蒙集团体现了一些资本主义企业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一些大型垄断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确是这样,但是这并不显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私人占有的矛盾时,指出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之一,就是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生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在资本主义企业内部可以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垄断的企业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如美国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日本企业的“看板计划”,“全面质量管理”等等,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生产的体现。
正是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生产,使得企业生产能力加强,产品增多。
但是,整个社会生产在利益驱动,盲目追逐利润的驱使下,是无政府的。企业生产能力在增加,而劳动人民消费能力却下降,使得产品过剩,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所以,蒙集团的有组织生产,不仅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反而会加深危机。
六、改开后中国企业的特点
1997年以后的企业改制,形成了私有化浪潮,大批的国企变为私企,资本统治了中国经济。
既然要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要步西方资本主义后尘。人家走过的路,你又要走一遍。
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走过野蛮剥削阶段,现在中国企业又在走。
除了走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路这个特点之外,中国资本还有两个特点。
第一,中国历史的因素。中国没有经过西方那样成熟的资本主义阶段,相反是从长期的封建社会过来,遗留下很深的封建文化,使企业具有家族性和封建文化性。
第二,私有企业一般都是靠侵吞公有财产而暴发的,有着暴发户那种拼命捞钱的心理。
原始积累之路,封建文化色彩,暴发户心理,这些特点使得中国资本的剥削具有很大野蛮性。
如“996”,“算法工作”,“派遣工”,“末位淘汰”,“监工制”,“管卡压罚”,低工资,低待遇,无保险,无保障,经常被拖欠工资,动不动就被罚,被下岗,受失业威胁等等。虽然《宪法》上写着“工人阶级为领导”,但众所周知,工人阶级已是弱势群体,实际上无社会地位,连话语权都没有。不仅是经济剥削,而且是超经济压迫,连讨薪都被定为“恶意讨薪”。
偶尔有一两个缓和矛盾,改善一些经营管理的企业就被热捧,恰恰反映了不正常状态。
毛主席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中说,资本主义搞了几百年了,比我们有优势。
修正主义上台搞资本主义必然是最坏的资本主义。
七、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变化,能改变资本主义性质吗?
肯定的说,改变不了。
首先,生产资料占有没有改变,仍然是私人占有。只要是私人占有,就决定了它的根本性质。
其次,雇佣劳动没有改变,仍然是雇佣劳动。而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显著特点。
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是决定企业性质的根本条件。只要这两点不变,企业性质就是资本主义性质。
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蒙集团和其他企业倒是做了一些调整,但改变不了根本性质。
资产处置权,企业管理权,经营决策权,用工用人权,收益分配权,全部在企业主手中,工人群众不可能当家做主。
至于分配权,更是老板控制。无非是从剩余价值中多拿出一点,安抚人心。比如,给鸡多喂一把米,让鸡多下蛋。给牛多点好饲料,让牛多产奶。
八、反对改良主义
个别企业的改良,比如工资高一些,福利好一些,有利于工人群众,我们并不反对,赞成这种改良。
但是,必须看到,它并不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更不可能改变社会制度,只是改善了工作条件,工人阶级仍是被雇佣被剥削者。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工人阶级的旗帜上,不是要写:改善工作条件,而应当写上:消灭雇佣劳动。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