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读自陈志让《袁世凯传》;骆宝善《骆宝善点评袁世凯函牍》
痛感一手史料缺乏,陈志让本虽有时代之差,然于史料有疑未决之处,不加注释而肆意行文,殊为可恶。
世凯生于1859.9.16,捻军侵急甚,父袁保中遂迁徙至镇东袁寨村,三叔袁保庆收养之,保庆叔父乃淮军袁甲三也,1866年携世凯赴山东。世凯少好拳马、不乐读书,一十七岁(1876)婚于陈州,结识徐世昌,屡试不第,一十九岁生子袁克定。二十一岁,文不成遂从军,拜保庆友吴长庆门下于登州,1880年结识张謇。
时朝鲜多变,朝鲜国王乃孩童,权归于其父大院君,此人乃传统派强人,闭关锁国;日本怀图谋朝鲜心,1876年签《江华条约》与日通商,朝内日分两派,大院君倒日与王妃惧日;1882年借兵士粮米陈旧,大院君扳倒王妃,骚乱士兵倒日,7.31与8.1日军遂入朝鲜。王妃求救于清廷,李鸿章派吴长庆三千人入朝以期压制局面。8.25屯于汉城城郊,8.26上午拜访大院君、下午大院君入军营笔谈,黄昏擒之,疾速运回中国加囚。8.30朝日签《济物浦条约》,朝鲜觉满清无力保护之,遂授权袁世凯操练新军。【按察此事,关口在于迅速,以快刀斩乱麻,使得矛盾中心人物离场,矛盾于此事件中自然日减,此即小矛盾或事件矛盾也,至于大矛盾或局势矛盾,则在甲午爆发,那时任何手段都不管用。】
朝鲜经此通货膨胀、民间饥荒,而事大党(王妃党)掌大权,王妃之闵氏来源中国,朝鲜人喜欢中国但嘲笑它,仇恨日本但崇拜它。日本吞朝之心、与清较量之心未死,相比中国守成,日本鼓励国民赴朝经商定居,至1884年在朝核心商贸区日本人多中国人十二倍(然而,清朝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赋予中国商人在朝贸易的特权和治外法权,进一步强化了宗藩关系,使朝鲜在某种程度上沦为清朝的“半殖民地”。),且后植反王妃党羽,如金玉均等开化党(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徐载弼),所谓“开化党”即去除与满清宗主附庸关系,由日本开启朝鲜近代化也。时,四营朝鲜新军5500人,中国驻军1500人,由袁世凯统领;朝鲜财政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爵士派往朝鲜的德国人保尔·乔治·冯·穆麟德掌握;朝鲜内务衙门由马建忠担任顾问,军政财大权皆在清政府手。会中法战争,满清无力于朝鲜,金玉均等遂谋政变,袁世凯察觉势头,上书李鸿章,然而误以为局势变化在数年后,其后朝鲜氛围愈加紧张,世凯名士兵合甲而睡并戒严。金玉均等思,拉拢不易,不如改为政变逼宫,遂与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密议,一旦政变开始,由国王姐夫朴泳孝递交国王信函于竹添,竹添即率兵入宫。1884.11.30密议,定于12.4政变,以庆祝邮政总局竣工为由,邀请政府主官,同时火烧太子宫以调虎离山,再入王宫逼宫。至12.4,众人大多赴宴,然放火者一次无法放火,一次引得警察生疑,来报金玉均,此君两次离席,人皆生疑,遂知失火事,新军右营闵泳翊先出门而后被击中耳,送于穆麟德宅,金玉均等俱出邮政总局直奔日本公使馆,岛村让彼等去王宫,彼等遂解除王宫武装,又制爆炸以慌乱王宫诸众,语王妃称,中国兵乱、请日人来护,王妃疑之,遣二使分去中日,金玉均阴阻去中使者,又挟国王私人写作“日使来卫”,使朴泳孝带往日本公使馆;趁此挟制国王入景祐宫。日人遂入宫,禁国王等于亲日派之下。又矫诏问安云云,骗大臣入王宫,前营指挥韩圭稷、左营指挥李祖渊、后营宫廷卫队指挥尹泰骏等俱死(此按袁世凯《禀叔父袁保龄函》所记)。【关于此等事大党如何被诛杀,目前无可靠史料详细说明】12.5,新政府宣告成立。金玉均、洪英植等欲将国王押送至江华岛,竹添坚持流放至日本都城;其时,中国大营乱成一团,提督及副手皆以请示李鸿章为由推诿,袁世凯则持立国王侄子为新国王,上面押送信息泄露后,袁世凯即欲发起进攻。此时,局势火炽,国王已不可能押至日本,遂于12.7力主将国王护送到中国军营,洪英植将国王护送至小王宫北一寺庙,被中国士兵发现并处死,竹添等开化党领袖奔杀至仁川,由此去日。【关于国王到底是怎么被中国军队得到的,洪英植到底是死于谁手,竹添等怎么逃到仁川,目前我并没有查到更确切可靠的信息】因事变从12.4至12.7,人称“三日危机”。事后,《朝日汉城条约》《中日天津条约》签订,其中大端在于,一者朝鲜置于中日两国共同宗主权之下,朝鲜自己的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挫折;二者,中日两国军队皆限期撤退,唯留袁世凯督朝鲜(中国驻朝通商委员),李鸿章重启大院君返朝,与闵妃较量;三者闵妃通过穆麟德与沙皇俄国暗通款曲,以是故穆麟德被解聘,分有墨贤理负责关税、德尼负责国王政治顾问。【甲申事变,事起仓促,且不能做出既成事实、不能拉拢军队相关指挥官,至于败亡,岂不自料也;且朝鲜中国军队本以因中法战争有所减少,而两军相差尚如此之大,可知朝鲜之权皆操于中国手矣;而放火骗防、制造爆炸骗王入景祐宫、矫诏骗大臣入宫诛杀,此即骗术也,普天之下,可有近代革命而以骗术成耶?世凯能定,在于敏慎能决,而率兵入宫,日人声称世凯“启衅”云云,又挪用军饷以抚伤亡大臣士兵,所以庆军老人吴兆有乘机控告排挤,世凯当此功夺之时,不加争论,而请求回国摒除争议,此乃能舍大功、深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之理也,所以袁保龄曰“此子狡狯,胜过老叔矣”,袁保龄又教世凯勿说吴兆有等人短处以示大度、以屏是非,后果得李鸿章赏识,此即《孙子》云“先为己之不可胜”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