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江河安澜处 万家甘甜时

发布时间:2025-07-23 09:11:47

原标题:江河安澜处 万家甘甜时

吉安市青原区庐陵湾夜景。通讯员 陈启道摄

永丰县潭城乡白水门水库灌区,农民驾驶收割机在高标准农田中收割早稻。通讯员 刘浩军摄

吉安县敦厚堤除险加固工程与城市道路、河道生态相融。通讯员 洪胜智摄

吉安,地处赣江中游,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近年来,吉安市水利系统以“五水汇江联十库,一带两岸润庐陵”现代水网格局为蓝图,精耕细作“水文章”,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把生态“好水”转为发展“活水”。

织就现代水网

在赣江右岸,峡江灌区一期工程住岐泵站近期实现通水运行,清澈的赣江水顺着管道精准输送至沿线山塘水库,再经渠网送至田间地头。

吉水县八都镇种粮大户刘建平看着刚刚收割的一袋袋稻谷,难掩喜悦地说:“以前灌溉全看天,遇到干旱只能干着急。现在有了峡江灌区的水,我的600亩水稻产量比去年高出许多。”

这丰收的场景,正是峡江灌区一期工程带来的实效。自今年6月全面投用后,该市新增灌溉面积5.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2万亩,为稳定粮食产量,助力经果林、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正在全力谋划的井冈灌区工程更值得期待。这个列入全国水利领域“两重”标志性工程清单的项目今年将正式开工,建成后将惠及吉安市7个县(区),新增灌溉面积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受益人口达22.87万人。

“十四五”以来,吉安抢抓水网建设和革命老区振兴机遇,以吉泰盆地灌区工程为核心骨架,防洪、供水、灌溉、生态等配套网络为分支脉络,大型水库群为关键连接点,累计投入水利资金239.09亿元,统筹推进一批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今,一张贯通城乡的大水网正在庐陵大地加速铺展,为农耕文明注入现代活力。

幸福河湖入画

“以前这一带杂草丛生,现在却成了‘网红打卡点’。”青原区庐陵湾岸边步道上,傍晚散步的市民说。夜幕降临,庐陵湾成了欢乐的海洋。江面上,烟花绽放出七彩光芒,与粼粼波光交相辉映。

吉安以幸福河湖建设为抓手,积极挖掘河湖生态价值功能,打造了一批集防洪、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最美岸线,建成14条(段)幸福河湖,治理河段242.8公里,打造生态廊道142.7公里。

近年来,吉安构建“党政并抓、上下共管,责任明确、权属清晰”的治水管水护水体系,全市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51座大中型水库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在100%,河湖长制考核连续8年获评省级“优秀”。

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使之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吉安紧盯侵占河湖岸线、非法采砂等顽瘴痼疾,以攻坚姿态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行动,动态排查整改突出问题866个,啃下峡江水利枢纽库区37处非法矮圩、违规光伏发电项目等硬骨头。同步推动县级国有砂石公司全域覆盖,创新推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调配、统一定价”管理模式,85个合法采区实现“零超采”,19个堆砂场规范管理达标率100%。

唤醒沉睡水资源

“我们引入社会资本,推行‘合同节水 水权交易’模式,仅白云山灌区青原片就实现年节水69.4万立方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白云山灌区水权交易中,通过市场化机制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45.11万元,还形成了节水增效的良性循环。

吉安在一系列改革中,推进水资源市场化。这些创新实践,让其接连入选“国字号”:今年4月,吉安入选全国深化农业用水权改革试点名单;6月,吉安用水权改革实践又入选水利部发布的全国用水权改革典型案例。该市还积极探索了“金融 碳汇 资产 补偿”四位一体的价值转化体系,在全省首创取水权抵质押融资模式,已为15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7759.9万元,唤醒1.17亿立方米“沉睡的水资源”,转变成了发展资本。

在用水权改革探索中,吉安构建起“三级确权”工作体系与“监测—管制—交易”三位一体监管体系,通过强化水资源管理与集约利用,不断深化用水权改革。在系列改革推动下,全市用水总量降至29.94亿立方米,较此前下降4%;万元GDP用水量降幅达21.9%,工业用水效率提升68.6%,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546,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筑牢民生根基

“以前水管漏了没人修,水质也不能保障;现在一个电话,协管员就来修好了。”遂川县西溪乡横昌村村民黄华明说起村里的供水变化,赞不绝口。

遂川县聘请112名村级协管员负责202个小型工程的日常巡查、维护,由4个片区运维中心负责23个乡镇供水业务,每月抽检水质、定期考核,水务公司统一物资采购、统一供水服务标准,农村供水从“没人管”变成“管得好”。

吉安全面推行县域统管,压实第三方专业化企业管护主体责任,实现县域农村供水工程统一运营管护,昔日无人问津的小型供水工程,现在都有了专职人员定期维护,供水保障基础持续夯实。

“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打破城乡壁垒,实行‘一个部门’主管,明确各地水利局为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部门。推动‘一个国有企业’实施,对县域供水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建管养一体’的建设模式。”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农村供水事关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吉安投资72亿元,新建规模化水厂21个,改造提升小型农饮工程44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4.15%,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从56.5%增长至80%。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幸(周幸)

责任编辑: 小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