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临沧永德:筑牢滇西生态屏障 旗舰物种安享“智慧家园”

发布时间:2025-07-22 18:07:37

  位于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的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纬24°以南海拔最高、垂直气候显著、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生态宝库。近年来,保护区管护局创新实施八项举措,通过科技赋能、网格管理、科研合作等,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守护着以西黑冠长臂猿为代表的数千种野生动植物和谐共生,连续37年实现“零火灾”,成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坚实力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

  科技慧眼,守护山林“无死角”。保护区斥资千万元打造“智慧保护区”,建成远程视频监控12处、保护区三维全息系统1套、气象监测站2个、水文监测站1个及径流场1个。200余台红外相机布设林间,年均捕捉有效影像超万条(张),多次记录到珍稀物种活动画面。80余部手持巡护终端人手一部,配合专用软件系统,实现巡护监测信息化、自动化全覆盖,年均野外巡护超900人次、里程2.5万公里,彻底消除监测盲区。

  网格筑基,责任落到“最末梢”。创新构建“局-站-点-员”四级网格体系,将17541公顷保护区精细划分为4大格、7中格、50小格。每个小网格由1名机关党员牵头,1-2名专职巡护员负责,严格执行“月计划报批”和“进山审批”双制度,确保巡护精准高效,责任层层压实。

  铁腕治理,联防联控“零容忍”。坚持日常巡护与专项稽查结合,联合永德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年均开展专项行动3次以上,重点打击偷采盗猎等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成功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5起,拆除违建羊圈22间,形成有力震慑,有效维护了资源安全,创下37年无森林火灾的骄人纪录。

保护区植被

  借智聚力,科研监测“上台阶”。针对科研短板,积极“引进来、走出去”。招引专业人才,并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全球环境基金、云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10余家国内外顶尖机构深度合作。在专家指导下,科学布设了针对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鹿科、鸟类、两栖类及外来入侵植物的多条固定监测样线和样地,显著提升了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

  制度护航,考核激励“动真格”。修订完善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特别制定《巡护员薪资考核办法》,实施“月考核、月反馈、月发放”,破解“干好干坏一个样”难题,体现多劳多得。严格督查考核,局领导带头下沉一线,确保各项保护措施落地见效。

  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扎实的行动和创新的管理,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保护我国西南山地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促进万物和谐共生贡献重要力量。

  云南网通讯员 杨代富 范永政 张再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