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9米之隔!引发居民担忧
7月15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曰修路旁,一处大型工地正进行桩基施工,机器轰鸣声让一路之隔的中国铁建青秀城小区(简称青秀城小区)居民吴建成(化名)心烦意乱。公告显示,这处大型工地将建设南昌海立冷暖科技先进电机智能制造及研发项目(简称海立冷暖项目),通过高速冲制、热处理、绕线嵌线等工艺制造产品。“工厂离小区最近只有39米,一旦投产,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吴建成道出了小区居民的普遍担忧,“我们多次找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得到的答复都是‘项目符合规划’。”
海立冷暖项目在建地块与青秀城小区仅一路之隔。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摄
土地闲置十余年再被拍卖建厂
15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曰修路东侧工地已围挡施工,道路西侧就是青秀城小区。“这两个月日夜施工,产生的噪音和灰尘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该小区多名居民抱怨。
据了解,该地块为二类工业用地,早在2008年就被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拍下,但闲置十余年。其间,周边陆续建起青秀城、中海阳光玫瑰园等多个住宅区,以及搬迁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华东交通大学等院校。
今年4月15日,南昌市土地储备中心、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南昌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合同》,南昌经开区管委会以4724.7万元收回上述地块。然而仅一个月,该地块重新拍卖,新成立的南昌海立冷暖科技有限公司以6452.3万元拍得,并迅速启动建设招标。6月27日,项目由中国安能集团中标。
海立冷暖项目属于海立股份的扩产项目。一名来自南昌海立电器的现场管理人员向记者出示了“桩基施工许可证”,施工期限为2025年7月1日至10月31日。
环评认为“符合规划,污染可控”
记者来到与该项目相邻的南昌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厂区的导向牌上写着“化学品库”“废料堆场”等。
海立冷暖项目会不会有环境污染隐患?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显示,项目不属于限制性引入的产业,不在南昌经开区负面清单内,与南昌经开区及片区主导产业不冲突。本次项目为新建工程,虽然最近敏感点(青秀城小区)与生产车间距离约39米,但是废气采取了治理措施,经核算项目废气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最大排放浓度远小于排放标准,项目设备位于厂房内部布置并采取了有限的治理措施,厂界噪声贡献值较低。项目废气、噪声经处理后,对区域贡献值较小,对周边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
今年6月,海立冷暖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示发布后,青秀城小区的居民并不认可。他们指出,《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机械加工类项目距居住区应有至少50米卫生防护距离,“39米明显不符合要求”。他们进一步称,“报告中明确了会排放废气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瞬时数值或许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但长期积累产生的影响有没有评估?”“噪声方面,项目是按照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4类排放。可青秀城小区是居民区,应该要求按照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的2类标准排放。”
面对质疑,南昌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解释:项目选址符合经开区规划;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天然气燃烧废气和员工生活污水,不会产生工业废水或挥发性有机物。“虽然同属海立集团,但不同项目工艺不同,海立冷暖项目不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工业与居住遭遇“规划对决”
海立冷暖项目总投资4亿元,其中环保投资58万元,占比0.145%。
针对该项目的环保投入比例及实际影响,记者多次联系南昌经开区相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此事目前不便接受采访。”
但在7月4日,南昌经开区党政办公室给居民的书面回复称,海立扩产项目所属行业为机械零部件,不属于以噪声为主的工业企业,不适用于《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为了减少附近小区居民的疑虑,拟建厂房距项目用地红线退让了31米。海立扩产项目投产后,废气主要为燃烧天然气加热钢板时产生,按照环评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环保措施,废气可达标排放。
青秀城小区居民刘立军(化名)说,“这么多年,地块周边已建起了多个大型住宅区,有数万人口,规划与南昌经开区新的定位不符。”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南昌经开区提出打造“宜居之城”,核心区工业用地逐步转为住宅、商业或公共服务用地,但工业生产对居民区的影响依然存在。
公开信息显示,南昌海立电器等南昌经开区工业企业曾因环保问题被处罚。一边是规划中的工业项目,一边是已形成的密集居住区,居民们的担忧能否化解?本报将持续关注。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璋(陈璋)
责任编辑: 小云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