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丰收。
曾经,位于金沙江畔的宁蒗彝族自治县金棉乡龙通村,因干热河谷地理条件制约,产业发展长期滞后,村民多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2020年以来,当地以党建为引领,锚定沃柑产业精耕细作,如今千亩果园连片成景,江畔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甘甜。
2020年,当地党委、政府确立“党建引领强产业、增收致富促振兴”思路,并邀请专家实地检测土壤,精准引入适配干热河谷气候的沃柑品种。一开始,村民心存顾虑,村党总支与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动员。在29名党员的带头下,部分农户积极响应,率先试种100亩。看到沃柑长势喜人,党员种植户又带动70户农户扩种,种植面积扩大到800亩。2022年,村党总支进一步整合闲置耕地与荒山荒坡500余亩持续扩种,争取“庭院经济”奖补政策补种枯苗,让零散的果树逐步连成规模化产业带。
为凝聚发展合力,村党总支牵头成立金棉乡龙通江边沃柑合作社,推行“党总支 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宁蒗县免费发放沃柑苗近10万株,推动建成1400亩连片种植基地,全村户均拥有5亩沃柑园。通过合作社绑定企业、农户绑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147户种植户中110户“三类”监测对象实现“家门口务工”,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得到高效盘活。
龙通村曾长期受困于缺水与技术短板。为破解水源瓶颈,宁蒗县委、县政府及县委组织部多方联动,从27公里外的西川乡竹山村引水,建成24公里灌溉工程并配套3000立方米储水池;依托沪滇帮扶项目实施自然能提水工程,实现竹山引水、金棉河水、金沙江水“三水合用”。
2024年以来,龙通村党总支借力科技特派员、农科人才下基层等政策,引入苗木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组织种植户外出考察学习2次,培育本土“土专家”18名。2025年,村里引入现代滴灌技术,铺设管道约6万米;建成17条共4800米运输单轨道,破解坡地运肥运果难题;推广无人机全域喷药,使农药利用率提升20%,既降本又增效。
随着沃柑产量逐年攀升,龙通村通过农户自销、合作社帮销、引进收购商收购、直播带货等销售方式,让金沙江畔的沃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2024年,该村沃柑销量达130万斤、产值25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2025年,产量增至300万斤,产值超过400万元。
“今年卖果7万多斤,加上采果务工,总收入9万多元。”种植户和建光算起收入账,笑容格外灿烂。如今,147户种植户通过种果、务工实现稳定增收,昔日的干热河谷已蜕变为名副其实的“沃柑之乡”。
云南网记者 和茜 通讯员 邓龙武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