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说的不是现在的社会主义,而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次历史回响;不是社会市场的社会,而是真正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三要素基础上,并因此而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的社会主义。这种关系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货币关系(资产阶级法权)的影响,但是她是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步。
近日重温1972年的经典纪录片《大寨红旗》,内心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复。那影像中所镌刻的,不仅仅是一段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更是一曲人类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凭借集体力量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壮凯歌。这生动地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作为孤立的个体,一旦脱离具体的社会关系,便如无根之萍,不仅难以生存,更遑论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知与有效改造。
人类一切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必然依托于特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凝聚起超越个体的力量。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而处于基石地位的生产关系,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力量的组织形态与作用方向。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关系以冰冷的货币为基础,人与人的联结被异化为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其纽带则是建立在有温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共同奋斗的理想之上。
放眼当代,乃至审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史,我们几乎可以断言,像大寨“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彻底改造或是红旗渠“人工天河”的横空出世,是永远不可能复现的奇迹。究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内在逻辑。在资本的世界里,一切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都被抽象为商品,其唯一价值必须通过金钱来衡量。资本的唯一目的便是自我增殖,“无利不起早”不仅是商人的信条,更是资本人格化的必然表现。一个纯粹由资本家意志主导的财团,永远不会在一个短期内无法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地方,进行于其而言纯属“无效”的巨额投资。
即便在国家层面,当资本主义政府为缓和阶级矛盾或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得不出手干预时,其决策也必然遵循“成本效益最优”的冷酷原则。面对大寨或林县人民那样的生存绝境,最“经济”、最“理性”的手段,无疑是将当地居民整体搬迁至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更完善、生活成本也相对更低的地区。然而,这种看似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真的能带来长治久安吗?短暂的安逸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更为复杂且难以调和的社会矛盾:外来者与本地居民因争夺有限的就业岗位、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而产生摩擦甚至尖锐对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从来就不是从根源上解决矛盾,而是巧妙地转移、转化甚至主动制造和利用矛盾。因为在资本的逻辑里,任何形式的“稀缺”和“竞争”都是创造超额利润的良机。由搬迁所引发的资源紧张与社会冲突,恰好为资本家们坐地起价、囤积居奇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土地、住房、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当初政府付出的那点搬迁成本,最终会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加倍地回流到资本的口袋里。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被成功转化为了新的、能够持续为资本增殖提供养料的形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者面对矛盾的态度,不是转移或规避,而是迎难而上,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一切真正的辩证唯物论者,从不向恶劣的客观环境低头,因为他们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原子化个体,而是被共同理想和信念组织起来的、成千上万的强大战斗集体。维系这个集体的,不再是金钱的诱惑与冰冷的契约,而是建立在共同理想、相互信任与无私协作基础上的同志情谊。正是这样一个超越了个人私利的战斗集体,才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伟力,才能凭借双手和简陋的工具,将大寨的穷山恶水改造为高产稳产的“海绵田”;才能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生命渠”——红旗渠;也才能在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刻,毅然启动并完成了历时数十年、规模宏大的“三线建设”工程。
“三线建设”,这一共和国历史上的宏伟篇章,堪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优越性的又一光辉典范。它将当时中国最优质的工业资源,以非市场的、战略性的方式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内陆地区,为原本工业基础薄弱的中西部省份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工业根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对维护国家战略纵深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若以资本的逻辑来衡量,这项工程无疑是“愚蠢”至极的:将工厂从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沿海地区,搬迁到崇山峻岭之中,意味着无法估量的运输成本、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投入产出比在短期内完全不成正比。任何一个理性的资本家,都绝不会为了遥不可及的未来利益或抽象的国家荣誉,去进行这样一场注定“亏本”的豪赌。
因此,大寨精神、红旗渠奇迹与三线建设伟业,它们不仅仅是尘封的历史丰碑,更是两种不同生产关系、两种迥异发展逻辑的鲜活“社会实验”样本。它们雄辩地证明了:当一种生产关系以人为中心,以集体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为最高追求时,人类就能团结起来,创造出超越资本利润逻辑的伟大奇迹,推动社会向着更公平、更均衡、也更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