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南大学正式发布行业首个食品学科专用大模型——FoodSeek(食问)。该模型由江南大学与科大讯飞、华为合作,依托万方数据和食品伙伴网的数字资源共同构建。来自教育界、学术界及产业界的26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智能化应用成果的亮相。
据悉,FoodSeek大模型旨在构建一个从食品专业知识发现到价值创造的端到端赋能体系。研发团队成功构建了食品学科全谱系的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的模型基座,使其具备了信息抽取、专业推理、精准解析和智能问答等多维度的能力。
目前,FoodSeek大模型1.0版本围绕“教学—科研—科普—行业服务”四大核心场景,上线试运行了四大核心智能体,包括食品安全标准问答、营养素查询、科研助手和食品AI辅导员。这些功能旨在为专业教学、文献分析、食物营养科普以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解答等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7月3日举行的FoodSeek大模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普遍认为,FoodSeek模型精准聚焦了食品领域的核心需求,场景定义清晰,服务导向明确,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和行业示范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表示,该模型1.0版本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已达到预期目标,并建议后续应重点加强多源数据融合,持续提升模型的精准度与泛化能力。孙宝国认为该项目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深刻重构学科体系与育人模式。FoodSeek的问世不仅是前沿科技工具的率先落地,更是对育人理念与模式升级的关键支撑。
未来,江南大学研究团队将通过大规模微调和预训练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模型的机制关联分析、多模态解析及智能决策能力。团队将探索开发食品配方设计、食品健康助手、食品安全决策辅助等更多应用性智能体,形成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技术成果与转化案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