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杨希娴)近日,《农民日报》调研组到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在企业端的发展与融合开展调研采访。
在云南白药博物馆,调研组参观了解了云南白药作为一家中华老字号民族品牌的发展史。一直以来,云南白药秉承“守护生命与健康”的使命,围绕药品、中药资源、健康、医药新流通四大业务基本盘持续深耕、稳健增长,已建立起包括天然药物、中药材饮片、特色药、医疗器械、健康日化产品、保健食品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布局。
在座谈会上,调研组进一步了解云南白药在中药材种植环节构建的“技术输出 基地共建 网格管理”的联农带农模式。技术层面,公司整合多个核心品种的种植技术手册,覆盖全产业链环节,推动全省规范化种植水平提升。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制定GAP基地建设计划,联合完成数万亩基地认证,涉及多个“十大云药”品种。种植管理方面,公司借鉴烟草经验,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责任到人的全程可溯体系。通过产业赋能、技术输出、订单合作等方式,助力农户稳定增收。调研组表示,云南白药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户深度融入现代化中药材产业链中,既实现了增产增收,也实现了企业方管理转型和效率提升,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强调,云南白药要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等政策文件为指导,精准掌握政策措施。要落实好链主责任,完善管理体系,发挥好联席会议机制和工作专班职能,强化“五方协同”,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云南中药材产业资源禀赋绝无仅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对地方发展和促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要坚定不移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第二个“烟草型”支柱产业。
据了解,中药材产业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1 10 3”重点产业体系的关键构成,也是驱动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云南药用生物资源丰富,中药材种类在全国占比超55%。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十大云药”(如三七、滇重楼等)在种植规模与产值上占据重要地位。
省中药材产业工作专班、省农业农村厅宣传与人才工作处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云南省中药产业协会专家,云南白药集团相关领导参与调研。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