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一种极其流行、也极其恶毒的历史虚无主义论调,正像思想的瘟疫一般,在网络空间和一些所谓的“学术”讨论中蔓延。这种论调,以一种看似“理性”、“客观”、“经济学”的面目出现,言之凿凿地宣称:毛泽东时代,特别是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是一场巨大的经济灾难,它让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遇”,在经济上“至少损失了几千亿、甚至上万亿”。
这种论调,常常会配上一些精心编制的数据图表,用“GDP增长率”、“人均收入”等指标,来“证明”那个时代的“停滞”与“失败”。它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为那段艰苦卓绝、但也波澜壮阔的建国史,下达了一纸冰冷的“经济死刑判决书”。
然而,正如很多同志所愤怒地质问的那样:“你那个(损失)是怎么算的?那个全国几万个水库什么东西的那个算钱吗?计划经济能跟他市场经济一样对算吗?”这一连串的质问,虽然朴素,却直指要害,它以最朴素的唯物主义,揭示了“亏损千亿”论,其在根子上的荒谬与反动。
本文的核心论点是:所谓“亏损千亿”的指控,不仅是一个在事实上罔顾历史的弥天大谎,更是一个在方法论上,犯了根本性错误的、旨在颠覆我们社会主义道路合法性的政治阴谋。它企图用资本主义的、以利润为核心的“小账本”,去恶意衡量和否定一个旨在为中华民族万世开太平的、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我们的任务,就是必须彻底揭穿这套话术的骗局,厘清两种制度下完全不同的“财富”观,并理直气壮地,为那个人民当家做主、艰苦奋斗、并为我们今天的一切,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伟大时代,正本清源。
一、两种“账本”:是“价值增殖”的账,还是“家底积累”的账?
要驳斥“亏损论”,首先必须明确,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操作系统,它们遵循着完全不同的运转逻辑,也因此,必然使用两套完全不同的“记账方法”和“价值评判标准”。用其中一套的“算盘”,去计算另一套的“得失”,是典型的、别有用心的“关公战秦琼”。
1.1资本主义的账本:以“GDP”为核心的价值增殖逻辑
资本主义的经济核算,其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什么?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用于市场交换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请注意这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市场交换”、“商品”、“货币价值”。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它只承认那些能够进入市场、可以用钱来衡量的“价值”。其生产的唯一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增殖”,即追逐利润。一座工厂,无论它生产出的产品对社会多么有用,只要它不赚钱、不能让资本增殖,那么在资本主义的账本上,它就是一个“失败”的、“应该被淘汰”的企业。一场破坏性巨大的自然灾害,其后续的重建工作,反而会因为产生了大量的市场交易,而极大地“拉动GDP增长”。
1.2社会主义的账本:以“使用价值”为核心的家底积累逻辑
与此根本不同,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其运行的逻辑,完全不是为了利润。它的核心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有计划地,去生产能够满足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和人民群众根本生活需求的“使用价值”。它的记账方式,不是看今年产生了多少“货币增加值”,而是看我们为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积累了多少能够长久发挥作用的、坚实的“家底”。
遍布全国的八万多座水库,就是这个“社会主义账本”最典型的代表。在资本主义的GDP核算中,修建这些水库的过程,或许可以算作一次性的“投资”,但这些水库建成之后,其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所发挥的、无法用货币估量的巨大效益——例如,通过防洪,避免了多少万亿的财产损失和多少万人民的生命牺牲?通过灌溉,保证了多少亿亩农田的稳产高产,养活了多少亿人口?通过发电,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廉价的动力?——这些,在资本主义的“账本”上,是根本无法体现、也根本不被计算的。
1.3两种逻辑的不可通约性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这两种账本,在根本上是“不可通约”的。用GDP的逻辑,去衡量那个时代的得失,就必然会得出极其荒谬的结论。这就好比,我们用一个商人的“年度利润表”,去衡量一个勤劳持家的大家长,为整个家族打下的基业。
家长今年没赚到什么“利润”,但他带领全家,开垦了荒地,修建了房屋,挖好了水井,让全家人都吃饱了饭、学会了读书写字、身体强壮、再也没人敢来欺负……在商人的账本上,这位家长,无疑是“亏损”和“失败”的。但任何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明白,这个家族,恰恰是获得了最宝贵、最根本的财富。
二、“看不见”的资产:从“两弹一星”到“赤脚医生”的真实财富
“亏损千亿”论的最大骗局,就在于它故意地、系统性地,对前三十年所积累下的、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但却决定了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最核心的“战略资产”,视而不见。
2.1最硬核的资产: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安全
旧中国,是一个没有主权、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而新中国,能够在建国之初,就敢于在朝鲜战场上,与世界头号强敌打成平手;能够在被全面封锁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和核潜艇。这一成就,其价值是多少“千亿”?它意味着,中华民族,从此摆脱了被帝国主义进行核讹诈的百年噩梦,获得了真正的、独立的、有尊严的“球籍”。这是我们今天能够安稳地进行一切经济建设的、最根本的、不容置疑的前提。这个“安全资产”,无价!
2.2最基础的资产:完整独立的国民工业体系
旧中国,是一个连钉子、火柴都要依赖进口的、落后的农业国。而经过前三十年的艰苦建设,特别是在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基础上,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独立自主的、门类齐全的、涵盖了重工业、轻工业、国防工业的完整国民工业体系。我们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制造飞机、坦克、汽车、万吨轮的国家。这个“工业资产”,虽然在初期,其产品的“利润率”和“精美度”远不如西方,但它却从根本上,扭转了我们必须依附于人的被动局面,为后来的经济起飞,提供了最坚实的工业基础。这个“工业资产”,无价!
2.3最宝贵的资产:亿万健康、有文化、有组织的人民
旧中国,文盲率高达80%以上,人均寿命,只有悲惨的35岁,各种烈性传染病肆虐横行。而到了70年代末,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提升到了近68岁,接近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青壮年的文盲,基本被扫除;血吸虫病、天花、霍乱等恶性疾病,被基本消灭。
我们通过“赤脚医生”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用最低的成本,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覆盖全民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我们通过夜校、扫盲班和普及教育,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一个健康的、有文化的、有纪律、有理想的数亿劳动人民,这才是任何一个国家最宝贵、最核心的战略资产!是他们,用意志和汗水,创造了前述的一切奇迹。这个“人的资产”,无价!
2.4最根本的资产:广袤的农田水利与基础设施
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除了八万多座水库,前三十年,我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修建了数不清的梯田、堤坝、灌渠;我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我们还在崇山峻岭、大漠戈壁之间,修建了成昆、湘黔、焦枝等一系列重要的铁路干线。这些工程,以今天的眼光看,其投入产出比或许“不高”,但它们却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连通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这个庞大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物理保障。这个“基建资产”,无价!
三、解构“GDP”神话:是“社会财富”的指标,还是“资本运动”的体温计?
“亏损论”者用以攻击前三十年的核心武器,就是“GDP”这个概念。因此,我们必须从根子上,揭穿“GDP至上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3.1GDP到底是什么?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GDP,并不是衡量一个社会真实财富的完美指标,而更像是一个测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活跃度”的“体温计”。它的数值高低,主要反映的是市场交换的规模和货币流动的速度。
3.2GDP的“盲区”与“悖论”
这个“体温计”存在着巨大的“盲区”和内在的“悖论”。它无法衡量、甚至会扭曲我们对真实社会财富的认知。例如:它不计算非市场劳动。一个妇女在家中从事繁重的、创造了巨大使用价值的家务劳动,对GDP的贡献是零。但如果她花钱雇一个保姆来做同样的事,GDP就会增加。它不区分“好”的生产与“坏”的生产。生产一吨粮食和生产一吨香烟,在GDP的计算上,没有道德区别。甚至,建设一所医院和建设一座赌场,只要产生的货币价值相同,对GDP的贡献也相同。它甚至偏爱“破坏”。一场车祸,会催生出修车、医疗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从而增加GDP。一片森林,被砍伐后卖掉,会增加GDP;但如果它作为生态屏障,完好地矗立在那里,它对GDP的贡献就是零。
3.3以GDP为标尺的意识形态陷阱
因此,当有人煞有介事地,用GDP这个充满缺陷的、为资本主义量身定做的、甚至有些病态的指标,来作为唯一的标尺,去衡量和评判那个以创造“使用价值”和积累“社会家底”为核心目的的、非商品化的社会主义时代时,这本身,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旨在“扬短避长”的意识形态审判。其目的,就是为了用一套资产阶级的价值标准,来否定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而在历史叙事上,为资本主义道路的“合法性”和“优越性”,提供辩护。
四、“亏损”的真相:是人民的“亏”,还是少数人的“亏”?
那么,我们不妨退一步,暂且承认那个时代存在着“亏损”。那么,我们必须像列宁那样,提出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究竟是谁的“亏损”?又是谁的“盈利”?
4.1谁,是真正的“亏损者”?
在那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和建设中,确实存在着一个“亏损”了的阶层。那就是,被打倒的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买办阶级,以及妄图继续奴役和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
对于他们而言,新中国的建立,确实让他们“亏损”掉了那可以肆意剥削压迫四万万同胞的“天堂”;“亏损”掉了那可以利用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获取超额利润的“宝地”;“亏损”掉了那可以作威作福、鱼肉乡里的种种特权。从他们的阶级立场出发,那三十年,无疑是一场让他们痛心疾首、血本无归的“巨大亏损”。而今天,“亏损千亿”论的鼓吹者们,无论他们是否自觉,实际上,都正是在为这些被打倒的剥削阶级,哭丧和招魂。
4.2谁,是真正的“盈利者”?
而对于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广大的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而言,那三十年,恰恰是他们数千年来,第一次实现“巨大盈利”的时代。
他们“盈利”了土地,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耕地;他们“盈利”了尊严,第一次作为国家的主人,站了起来;他们“盈利”了健康和生命,人均寿命翻了一番;他们“盈利”了知识和文化,摘掉了文盲的帽子;他们“盈利”了未来,他们的子女,第一次拥有了可以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解放军战士的、无限的可能性。这种翻天覆地的、在人的解放事业上所取得的“盈利”,是任何金钱都无法衡量的。
五、历史的结论: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能建设中国
最后,我们必须将这个问题,放回到更宏大的历史视野中,去进行最终的审判。
5.1救亡图存: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亏损论”者,总是喜欢营造一个虚假的历史前提,仿佛1949年的中国,可以在“社会主义”和“富裕的资本主义”之间,做一个轻松的选择。这纯属梦呓。
我们必须永远牢记,我们所接手的,是一个怎样的烂摊子:一个在百年国耻中,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复蹂躏、国家四分五裂、工业基本为零、人民如蝼蚁般死去的“东亚病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何试图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尝试(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党政权),都无一例外地,迅速地,蜕变为帝国主义的附庸和买办。历史早已证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坚强领导下,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可能“救亡图存”。
5.2艰苦创业: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必然性
在“救亡”之后,紧接着的,是“建设”的艰巨任务。在一个一穷二白、且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封锁围堵的国家,要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和国防体系,必然要经历一个极其艰苦的、高积累、低消费的“原始积累”阶段。
但我们必须分清,这是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而非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是贩卖黑奴,是对外殖民掠夺,其积累的财富,流入了少数资本家的口袋。而我们的社会主义积累,是全体人民“勒紧裤腰带”,将省下来的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都由国家统一计划,投入到那些关乎国家长远命脉的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其成果,却最终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并为我们今天的繁荣,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任何一个不带偏见的人,都必须承认,这个艰苦创业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无比光荣的。
结论
综上所述,所谓“毛主席让中国损失几千亿”的论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建立在方法论谬误、历史虚无和阶级偏见之上的弥天大谎。它用资本的、短视的、以利润为唯一目的的“小算盘”,去恶意度量和否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独立、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以奠定千秋基业为目的的“千秋大业”,其用心何其毒也!
前三十年,我们所积累下的最宝贵的财富,绝不是GDP数字上的增减,而是:一个独立自主、不受外敌欺辱的强大主权;一个门类齐全、能自我循环的工业体系;一套遍布城乡、惠及全民的基础设施;以及,数以亿计的、健康的、有文化的、有理想、有组织的伟大人民。这四大战略资产,是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去讨论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出发的,如果轻信了敌人为其编织的谎言,而去否定和羞辱那段奠定了自己生存根基的、父辈们艰苦奋斗的历史,那么,这个民族,就离再次失去一切,不远了。警惕那些妄图用资本的算盘,来清算我们社会主义家底的“会计师”们吧,因为他们的每一次计算,都是在为我们的敌人,递上可以瓦解我们思想和信仰的、最恶毒的炮弹。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