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正在被饿死的研究生们

发布时间:2025-07-04 09:17:44

  科室主任亲自下场帮自己的学生找工作,这种好事我想都不敢想。

01

  是的,当听说好几个主任在某交流群里发小作文为自家学生做宣传时,我是有些恍惚的。

  一条接一条,乍一看还以为是相亲小广告。

  专硕学硕一应俱全,高分的毕业文章也不少见,粗略一看,那些研究生的成绩都算出色,但毕业季都过了大半,工作的事还是没个着落。

  “毕业即失业”,这句话所投射出的现实意义,仍在不断加码。

  早两年写实的主角是本科生,如今的群体画像更是上升到了研究生。

  毕业了,能拿到双证了,大多数研究生都会有种苦尽甘来的喜悦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想法拧成一股绳,十分纠结。

  于是就出现了,一边投简历找工作,一边寻求导师的一封推荐信,想着直升博士。

  ——成年人不做选择,我都要。

  有这样的觉悟固然是好的,如果自身能力足够强大,那么最终的二选一,将不是一份模棱两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游刃有余的“择优”。

02

  但可惜的是,工作和读博,对于当下不少人而言,已经不是“哪一方更优”的问题了,而是“哪一方能更快有个落脚点”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作为“可以逃避工作”的庇护所的意义也被重新衡量。

  有不少研究生投简历无果,就想着去读博,又不想考试,只想着拿一封推荐信铺平后面的路。

  这类人,也许并不是真心想读博的,大概是看属于自己的岗位遥遥无期,有点急病乱投医了。

  即便如此,倘若真的读上博了,且不说会读得怎样,起码对于未来的发展还是会稍微好一些。

  但这都是后话了,美梦做到一定程度,总要及时醒过来。

  ——基本上是读不了博的,基本上也是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屡次陪跑,到最后发现根本跑不出关系户们围成的高墙。

  这是否是一个恶性循环:本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索性去考研,私以为读了研究生出来的,工作起码不愁。

  结果研究生毕业、实现了自我的一个进步后,就业前景反倒呈现出颓败之势。

  照这个逻辑去打算,下一步就又回到了“读博”这条路上。

  但这是说读就读的吗?毫无疑问,这条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条死胡同,作不得数的。

03

  其实上述那番话,不单是一种恶性循环,还是一个很荒诞的现实。

  ——当我们自身在不停往前走时,社会呈现于眼前的却是“下行”的景象。

  大多数时候的研究生生活,没有导师指导,也缺少经费支撑,甚至是在“仅自己一人”规模的课题组读了三年,正事杂事都要一人包办,指望导师更不如相信自己能在两晚上学会使用AE绘图。

  至于有些企业,还妄图用廉价和粗糙的人力和团队规模获取最多的利益。于是一人身兼数职,加班加点赶业绩,已经是家常便饭,碰到不会的了,还要花心思去琢磨怎么学习一门新技术。

  这样的环境下,一个习惯了行走的人也要被逼着去跑起来。

  我们能前行,更多是迫于压力,迫于残酷的现状。这样一种非自愿的向上进阶,又怎么不是经济下行所反衬的一种虚假的进步呢?

  因为“进步”,是基于一种可见的回馈而下的定义,有了正向回馈,我们才会愿意去维持这份“进步”,而不是一味消耗甚至透支自己原有的自信与热情。当我们拿着高分的文章,以研究生身份,甚至博士身份毕业后还觉得找工作异常艰难时,这时要怀疑的就不是自身能力了。

  毕竟一个静止了的就业环境,就等于一个瞎子,进步给瞎子看,有任何意义吗?

  因此我们常常感到心累,感到焦虑,觉得自身不够优秀,这真是时代最大的“伤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