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他们,点亮了拉祜山乡教育希望之光 ——澜沧县第一中学中央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3 16:07:44

  原标题:他们,点亮了拉祜山乡教育希望之光 ——澜沧县第一中学中央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纪实

  

  2022年8月,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市光明中学、上海音乐学院附属比乐中学和玉溪第一中学组建11人帮扶团队入驻澜沧县第一中学。自教育帮扶开展以来,上海市敬业中学副校长、挂职澜沧县第一中学校长吕宁带领帮扶团队与澜沧县第一中学全体教职工勠力同心,围绕学校发展核心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帮扶工作,在教育教学、师资培养、学校管理等领域成果斐然。

  锚定发展目标,硬件与等级实现双突破

  硬件设施迭代升级。在“东西部协作”机制助力下,学校多方筹措资源,稳步推进硬件建设。北校区新建多功能报告厅、录播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投入550万元对高中部图书楼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阅读空间;建成物理、生化、史地创新实验室,为实践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筑牢根基,使学校硬件条件逐步向高等级完中标准看齐。

  办学层次显著跃升。2023年8月,澜沧县第一中学凭借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成功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实现办学层次的重大跨越。以此为新起点,学校明确了2028年成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2035年成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持续向着更高质量发展迈进。

  深耕教学改革,课堂与课程双创新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以“靶向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分阶段推进改革升级。1.0 版本基于导学案开展校本教研,聚焦中高考考点,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优化教学;2.0 版本形成“二次备课、日日清” 教学模式,强化知识落实;3.0 版本紧扣“双新”及中高考改革趋势,探索单元教学下的素养目标精准实施与思维培养路径。通过持续改革,课堂教学效率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改善,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课程体系优化完善。结合新高考改革要求,借鉴上海、玉溪先进经验,完善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科学优化课程设置。同时,深入挖掘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将拉祜族文化、民俗风情等融入校本课程开发,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又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彰显学校特色。

  强化师资建设,培养与交流双驱动

  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依托“党建   ”青年教师成长营,构建“红色思政、学习共同体、青年人才党支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通过“五个一”任务驱动(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教学反思、上一节公开课、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开展一次思政宣讲),青年教师在政治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两期成长营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竞赛、论文撰写、思政宣讲等领域成果丰硕,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新生骨干力量。

  教师交流拓宽视野。学校积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赴上海、玉溪等地优质学校研学交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邀请上海专家团队送教上门,开展专题讲座与教学指导;与上海复旦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访学交流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广泛交流,教师教育视野得以拓宽,专业水平显著提升。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与党建双赋能

  管理机制科学优化。制定并实施《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中学高中部“点位人”网格式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以年级组为管理核心,构建涵盖教学、德育、学生自管等多维度的管理网络。组建高中部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提升学校综合治理效能,实现管理精细化与高效化。

  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坚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组建青年学习共同体与红色思政团队,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障。

  一群来自远方的“点灯人”,以智慧与汗水,点亮了拉祜山乡的教育希望之光。澜沧一中,正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步履铿锵,向着更高质量的教育未来,坚定前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