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马龙区聚焦痛点难点,创新建立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探索实施“1456”工作法,将“惩、治、防”贯通融合,以铁腕治理的魄力和务实创新的举措,全面盘清、管住、用活农村集体“三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套系统:数智赋能,实现全流程监管
马龙区以“统一运行、集中核算、全程监管”为思路,采用“1 3 N”模式,构建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以一个数据监管大厅为核心,集成财务管理、资产资源流转交易、村务公开三大模块,具备项目建设、合同管理、在线监督等N个拓展运用功能,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的信息化监督。该平台还具备自动抓取、比对和预警功能,有效解决了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效益低下等问题,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统一规范、透明高效。
四步核查:盘清家底,破解“三不”难题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工作落到实处,马龙区探索实施村级自查、乡级普查、区级协查、群众督查“四步核查”机制。通过组建区、乡、村、组四级工作组,整合行业部门力量,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全面破解“不会盘、不想盘、不敢盘”的难题。截至目前,共盘清集体资金1.99亿元、集体资产现值16.78亿元、集体资源土地186.04万亩,形成台账300余册,彻底破除了以往农村集体“三资”的“糊涂账”瓶颈。
五批施治:分类整治,提升管理效能
针对“三资”清查中发现的权属争议、低效闲置等问题,马龙区实施管好一批、规范一批、化解一批、查处一批、盘活一批“五个一批”整治措施。通过清理不规范合同、化解债务、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盘活闲置资产资源,累计新增补录耕地450亩,收回违规借用村集体资金3320万元,化解债务28.7万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16件,盘活乡村闲置房屋77套,流转低效土地1000余亩,有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
六项机制:长效保障,巩固治理成果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长效化,马龙区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监督考核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防控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六项机制”。通过明确各级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加强信息共享和风险防控,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持续高效推进。通过激励约束机制,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曾经,马龙区通泉街道杨官田社区土瓜冲居民小组的千亩耕地撂荒、120余间老房闲置,是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困境的一个缩影。
马龙区通过“1456”工作法,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管理难题,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土瓜冲居民小组从空心村蝶变为网红旅居村,花海环抱、民宿林立、业态丰富、村民增收,充满生机与活力。
据悉,马龙区将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探索更多创新举措,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云南网通讯员 谭吉蓉 陈晓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