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绪论 || 哲学基本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简论

发布时间:2025-05-21 15:17:46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不仅包括人生观,还涉及有关整个世界最普遍的问题;(2)所谓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指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3)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自发的不系统的看法、观点。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规律。因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哲学的发展以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为依据,而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又以哲学为指导。

  二、哲学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唯物和唯心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方面,是第二方面的基础;第二方面从属于第一方面,是对第一方面规定的原则、方向的贯彻。

  3、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重大现实意义:(1)只有坚持这个原理,才能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把认清中国的特殊国情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和建设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2)只有坚持这个原理,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践证明,坚持这一原理时,各项事业就取得胜利;反之,就会犯错误,受挫折,遭到失败。

  〈二〉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根源:

  认识根源:

  1、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认识根源:是由于社会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人们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结果。

  2、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根源:在于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裂,是人们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结果。

  社会根源:

  1、阶级的出现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由于剥削阶级片面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把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就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反映了剥削阶级的根本利益,能够为他们的剥削行为和反动统治作辩护,可以充当反动统治阶级的工具。

  二、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原因: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采取不同的形态,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阶级斗争和科学发展的状况决定的,同时也与哲学的自身发展有关。

  三、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四、辩证法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的辩证法、近代唯心主义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五、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过程:

  由古代自发地结合——到近代相互分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是社会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产生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先后爆发的三次大的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革命理论的指导;(2)产生的科学前提: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性;(3)产生的理论来源: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这三个条件之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充分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身上。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从内容、体系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的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在内容上的根本区别。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这是从研究对象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之一。一切旧哲学都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的对象问题及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具有内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这是从阶级实质和社会作用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在阶级实质和社会作用上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才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发展?(1)实践向前发展,哲学必然随之发展;(2)具体科学不断发展,哲学也会随之发展;(3)哲学是在斗争中发展的。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学习的目的: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和处理一切实际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具体有以下四点:(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树立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人生观;(2)哲学是精神文明活的灵魂。哲学既是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精神文明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且又是建立高度精神文明的一个指针;(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掌握科学研究的正确的理论思维方法;(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提高贯彻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二、学习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它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一正确的方法。

  (1984年山东某高级摄影培训班教材《哲学提纲》,绪论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