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社会主义,【向泽辉】说:“毛主席告诉我们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集体主义一一互助,互爱,奉献,团结,(创新,奋进),共同努力,共同富裕,生产力的提高全民奋斗,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财富和效益全民共享,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青年人有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有奔头,人是物质的(组成),更是精神的(体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天下一家亲,才可天下天一统,少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至于拳头说活,跳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魔咒,所以生产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被动的,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是主动的,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毛主席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结晶。 毛主席是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结晶一一善良,勤劳,谦虚,民主,自慎。”
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毛主义也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于1925年12月),这篇文章是中国版的《共产党宣言》,它从中国国情特点出发,提出了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基本的指导方针。文章开宗明义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明确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革命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最接近的朋友;中产阶级的左翼可能是朋友,右翼可能是敌人。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革命环境中分清敌友、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提供了依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在中国农民作为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忠实同盟军的重要地位,纠正了党内忽视农民力量的错误认识,对推动农民运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对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公有化农业社会主义革命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们的斗争的目的是要从民权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我们的任务第一步是,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发动农民群众和城市贫民,打倒地方阶级,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党政权,完成民权主义革命。由这种斗争的发展,跟着就要执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些伟大的革命的完成不是简单容易的。它全靠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反对本本主义》第8-9页。1975年出版)。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国家,其特点是“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列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第24页,1949年版本)。而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却呈现复杂的情形:既有封建地主阶级和贫下中农的矛盾,又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更有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从这一国情,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要明确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同盟军及其需要打倒的敌人,需要对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和性质、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回答。《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是回答这一问题光辉著作。
1939年12月著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文章指出:“每个共产党须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在1949年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文中,毛主席总结了中国近百年革命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 28 年的经验,回答了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有两件事,一是在国内,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是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完整地提出了 “人民民主专政” 概念,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政权。人民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对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实行专政,二者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建国学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53年8月,毛主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89页)。在这里,即提出了形成现代生产力(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提出了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提出了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任务。
毛主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宗旨是相通的。“共产党人同其它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在于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的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宣言》第37页)。
但是,毛主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又是不同的,因为它着眼于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国家,着眼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着眼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着眼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这三对矛盾的并立及关系变化的特点,提出了革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指导方略。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毛主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比《宣言》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具体且更有实操性,它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紧密关联。从1925年的革命基本指导思想的提出,到1939年的中国革命完整方案的提出,再到1949年适时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制及1953年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理论与实践相互适应、互相促进,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从准备时期发展到过渡时期,再到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不断推进。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无疑问,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共产党宣言》第44页)。这在一般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所要决裂的是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及其传统观念,而对中国而言,则包括了封建社会所有制、资产阶级所有制及其相适应的观念。因此,中国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比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更复杂的内容。除了资产阶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最大的挑战就是经过三千年左右形成的、传统的小农观念。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