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持续上热搜的肖某、董某和4 4的事情。
这件事情始于出轨,但随着网友们扒出小三董某的深厚背景,以及董某通过4 4这个特殊渠道的光速升级之路,还有肖某因为手术中和一名护士吵架,居然就在术中突然离开的行为,这都点燃人们的怒火,让这件事情一直被顶在热搜上。
先简单概括一下这件事情来龙去脉,再聊聊这件事情背后的学阀问题。
本文所写均引用自公开报道。
出事的肖某,是国内某知名医院的胸外科副主任,他被妻子举报婚内出轨多人。
这是事情起爆点,一开始人们以为这只是一个出轨新闻,但随着肖某其中一个出轨对象董某浮出水面,人们才发现这个董某的背景深厚。
从网传信息看,这个董某虽然背景深厚,但私生活也是十分混乱。
但人们关注焦点也并不在其私生活问题上,而是董某让人震惊的光速升级之路。
1997年出生的董某,在2023年就从国内顶尖医学院博士毕业。
是董某真的如此天才吗?
然而并不是,人们发现董某是通过一个叫做4 4的项目完成医学博士毕业的。
所谓4 4是指,4年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程,就能直接晋升为执业医生,而且是临床医学博士。
而传统的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模式,是需要5年本科,3年硕士,3-4年的博士阶段。
此外还有临床“5 3”一体化(本硕连读)或者临床八年制(本博连读),方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并最终站上手术台。
而且传统医学生规培要求3年,涵盖多科室轮转、病例积累和技能训练;
而“4 4”模式甚至能将这一过程缩短至1年规培。
显然通过4 4模式成为临床医学博士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远少于传统临床医学博士。
那么是不是4 4模式专门招收“天才”呢,所以学习时间才短呢?
人们发现并不是。
据公开报道,某顶尖医学院公开的4 4申请条件有8个,其中1个条件是:按照申请系统要求填写3名推荐人,包括1名申请人的大学任课教师和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的推荐人。
这一条是这8个申请条件里,门槛最高的。
单单这一条,基本就卡掉了普通人申请这个4 4的可能性。
而且其他条件里,并没有什么对于个人能力太高的要求。
其中有一条是:申请人需提供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还有一个修读学分的要求。
其他7个条件的门槛都不高。
这是第一个问题,这个申请条件,过于依赖于“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的推荐”,基本就是靠这个去“筛选人才”。
很容易给那些有人脉的圈内人提供后门。
一开始,有公开信息说董某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再通过4 4模式变成医学博士。
但有媒体报道引用网友的爆料称,董某某本科毕业的院校并非哥伦比亚大学,而是与其仅一墙之隔的巴纳德学院。巴纳德学院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所独立学院,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上会盖有哥大与巴纳德学院的公章。
报道还提到,据网友考证,从当地社区学校入学的学生很容易被巴纳德学院录取。而读了美高的董某某就是去美国念了社区学校,再进入巴纳德学院的。神奇的是,2019年才经济学本科毕业的董某某,回国后上了两年协和医学院的课就能上手术台,这事还上了2021年11月的新闻报道。
所以,这个4 4模式,饱受人们批评。
虽然有专家表示,“4 4”模式的初衷是好的,因为可以将各个不同领域的顶尖人才吸纳到医学领域,培养跨计算机、材料学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但人们更多的是质疑,比如4 4这种“速成”模式是否挤压了传统医学生的培养机会,因为“4 4”学生仅用一半时间就可上岗。
而且我个人认为,说是4 4,实际是0 4,因为4年本科是非医学专业,真正学医只有4年,是把“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见习、实习和专科轮转学习一共压缩在4年全部完成”。
这样培养出来的医生,能是医术达标的医生吗?
如果4 4对于生源能力要求很高,招进去的都是天才,是所谓的天才班,能只用4年时间,完成别人8年学习的知识,那就算了。
但显然这个4 4并不是天才班,更像是“人脉班”,因为招生门槛最高的就是需要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的推荐。
那么在生源不是天才,只用4年去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能力能达标吗?
而且没经历过沉重来时路的速成医学博士,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职位,能有足够的医德吗?
从董某身上,我们显然是看不到医德,也看不到医术。
有报道称,教研人员认为:“目前的“4 4”培养模式,基础学习时间严重被压缩,可能导致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规培期严重被压缩,病例暴露量不足可能影响诊断的能力;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未来科研创新能力也会较弱,在未来医院执业过程中将面对较大的挑战。”
此外,国内目前部分高校推行的4 4是效仿美国医学教育推出的模式。
但这个效仿,却又存在变种。
据报道,美国也实行“4 4”学制,但其毕业后的规培时间较久,可达3~7年。
而国内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要求是毕业前完成实习,也就是说,国内“4 4”学制的临床能力培养被提前到了学校教育中。而且只需要1年规培,不是传统医学生的3年规培。
这就导致国内4 4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临床能力是比较弱的。
但这个董某,却又早早就站上了手术台,这能不让人质疑吗?
此外,也有报道提到其他质疑点。
比如,现在去知网搜索2023年董某某的毕业博士论文,已经看不到了。
比如新民周刊报道称:“网友对很多问题产生疑惑,比如董某某的论文内容涉及医学影像、消化内科、神经外科等多个领域,回国学医两年就上四级手术,指导老师是骨科院士,学位是内科,工作定在泌尿外科,规培是在胸外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影像学。”
然后,今天那个出事的肖某,居然还能跳出来给自己叫屈,还给董某叫屈。
肖某称:“据我所知,董医生的在校成绩非常优秀,有据可查。”
肖某还说:“还有人说她是骨科医生,论文却是妇科方向。董医生的导师来自骨科,她的论文研究了妇科肿瘤骨转移的内容,这是骨科相关,没有错。我是北医八年制的,我的导师是泌尿外科的,我拿外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入职胸外科,照样可以在胸外科领域做出很卓越的工作。那董医生作为一个临床医学毕业的学生,为什么不能找一个外科的工作呢?不是专业的人,没有经过这种培训,没有这个知识背景、知识储备,就不要胡说。”
我只能说,这个肖某是脸皮真厚。
不过他这段话倒是证实,董某的毕业论文是研究“妇科肿瘤骨转移”,但却在胸外科规培,并且还留在胸外科。
而肖某拿自己举例也很离谱,他好歹拿的是外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入职胸外科。他用自己经历去试图证明董某没问题,这完全就是指鹿为马。
也感慨董某的背景深厚,就这样还能让肖某蹦出来替董某叫屈。
那就再说说这个肖某的问题。
这次另外一个让人们愤怒的点,是这个肖某因为董某和护士吵架的事情,居然就术中离开。
在针对肖某的举报信里,提到肖某曾在去年7月份的一台手术中无故离场,把已经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室“晾”了40分钟。
这里网传的信息,和肖某后面的说法,有一些出入,我都罗列一下,大家自己判断谁在撒谎。
网传信息是说,董某当时是肖某的助手,在手术过程中,董某和护士王某发生言语冲突,后来董某就直接离场。
然后肖某就追着董某出了手术室,并在离场时要求把巡回护士换了。
而肖某的说法是:“他在手术准备工作就绪后,与护士王某有过往冲突,因为“气得手抖”,且“平常有高血压”,“自觉头晕”和“非常不舒服”,于是“在确保麻醉后的病人很安全”,“且有麻醉医生、台上护士在场看护的情况下”,下台,“摘掉手套、脱手术衣”,“调整身心状态”,在“平复心情后”返回手术间顺利完成了手术。”
今天这个肖某还跑出来给自己叫屈。
记者问:“举报信中说你当时离场了40分钟?”
肖某称:“昨天(29日)调查完的结果大概是一二十分钟。我不愿意纠结这个具体的数字。”
这个肖某居然还好意思出来说没有术中离场40分钟,说他离场只有一二十分钟,他难道觉得术中因为吵架而离场一二十分钟就可以?他甚至还叫屈上了,太离谱了。
主刀医生在开胸手术里,因为吵架而离场一二十分钟,难道就不是草菅人命吗?
反正我觉得肖某这种行为极其恶劣。
虽然肖某那次手术中突然离场,万幸没有造成患者不幸。
有报道称,据手术记录,这台手术涉及为一名59岁的女性患者进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整台手术时间约2小时,术后患者第6天正常出院。
但不能因为没有造成恶劣后果,就觉得肖某中途离场没有错。
我看到还有人给这个肖某洗地说医生手术中暂时离开很正常,还举了一些例子。
但他举的例子,都是一些有特殊情况,并且是有计划的暂停,比如“手术做了一半切下肿瘤送病理科等结果”。
但绝不是主刀医生因为跟护士吵架,就在手术中途离场。
这种洗地,完全就是混淆概念。
有报道称,一位大型三甲医院外科医生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主刀医生在手术时突发状况认为不适合手术,通常需要换一位主刀医生,而不是把病人扔在手术台上自行离开,即便是有护士在场看护,主刀医生擅自离开的情况也是不允许发生的。”
所以,这种主刀医生擅自离开的行为,肯定不正常,并且性质十分恶劣。
这也是舆论愤怒的一个点。
再谈点其他的。
董某这件事情还反映当前根深蒂固的学阀和医阀问题,而阶层固化一直是民众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任何加速阶级固化的问题都容易引发民愤。
这类容易出现后门的渠道,本身就不应该存在。
通过0 4培养出来的医生,能有多少水平的医德医术,是很大一个疑问,这也从这次事件中看出来,基本就是混日子出来的,而这样靠混资历出来的人,往往能通过这样的渠道,继承了上一辈的阶层,这是人们愤怒的一个点。
不管是学二代,还是医二代,如果真的是靠自己能力,跟普通人一样在普通人走的渠道里去一步步往上爬,哪怕最后走到高位,那就没什么好指摘的。
但学二代和医二代,通过4 4这样的特殊渠道,以远比普通人轻松的方式,凌驾于普通人之上,并且自身还毫无能力,人们愤怒的就是这种通过特权为自己谋利的行为。
我们过去几年,刚刚打击资本无序扩张问题。
而相比财阀,学阀和医阀问题同样严重,而且更加隐蔽,因为学阀医阀内部抱团,外部很难得知里面什么情况,这次也是通过出轨新闻,才让事情得以曝光。
医阀本质上也是学阀其中之一,而学阀又是自古以来门阀问题的其中之一。
如果任由学阀野蛮生长,不加以遏制的话,那么让学阀们长期肆无忌惮去通过特权来安排后代继承阶层,长此以往最后就会导致一堆不学无术的人蛀掉我们教育和医疗体系,这个危害是极其之大,不能轻视。
学阀之所以难以解决,是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学阀有着高专业性作为壁垒。
处理学阀,通常需要有专业的人来进行,这容易打下一批学阀,新上来一批学阀。
而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处理,又容易出现外行指导内行的问题。
此外,有人说,学阀问题背后是人性的问题,很难杜绝。
但正如我一直说的,很多事情,不能因为难,就什么都不去做。
改革之所以要改革,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能因为知道山里有虎,我们就不改了。
学阀的问题,确实是人性的问题。
究竟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人性往往是经不起考验,所以我们必须从制度和程序上,去尽量减少对人性的考验。
效率和公平虽然很多时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这是需要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度。
相比效率,更重要的是公平。
绝对的公平的确不可能存在,但我们需要让程序尽可能的公平,让那种容易给权力大开后门的程序,要尽可能杜绝。
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学无术、尸位素餐的人可以通过一些后门渠道,凌驾于有能力的人之上。
我们需要从制度上,尽可能让更多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能坐到匹配他能力和品行的位置上。
特别是教育和医疗领域,这是涉及到国之根本,更需要如此。
教育是涉及到国家的未来。
医疗则是人命关天的领域,这两个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领域。
这两个领域,更需要公平。
当然,说得容易,做得难。
学阀问题,欧美更严重,我们要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改革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这就比较考验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对此我们也是需要有耐心。
我也希望大家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就事论事,不要扩大化,也不要以偏概全。
网络舆论上已经出现不少趁机浑水摸鱼的现象,试图把事情扩大化,对于这种行为,我也是坚决反对。
比如,有人就拿这件事情攻击爱国网友。
但实际上,广大爱国网友也都在批评这件事情。
我们都希望我们国家能变得更好,内部出现这种愤慨的事情,任何一个希望国家变得更好的人,都会批评,这也是爱国的体现。
对外同仇敌忾,对内该批评就得批评。
这都是我们为了让自己国家变得更好,这才是大多数人一个正常心态。
我们不是为了黑而黑,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好才去理性批评,这是我们跟那些恨国党的本质区别。
我们不可能完美无缺,内部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以实事求是态度去面对和解决。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不了问题。
像这类事情只要能爆出来,基本就是见光死。
有问题,我们就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去讨论,实事求是去解决问题。
这才是对我们大家都比较有利的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